2024-02-18 12:00
01
走!去看古建之美!
虽然今天是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但是老话讲“不到十五都是年”,现在这年的气氛还在。在这年的氛围里,记者发现国潮的热风,吹亮了传统灯会,吹红了各色马面裙,吹热了旅游市场,东方美学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这其中,一个小众的文旅项目悄然升温,那就是古建游。
惟妙惟肖的千手观音、热闹非凡的双龙戏珠、常山战鼓、非遗手工……河北正定古城在春节期间推出了70多项文化活动,其中作为重要活动区域之一的隆兴寺,吸引了众多游客。然而在大多数人看表演的同时,记者发现,有一部分游客把目光聚焦在了隆兴寺上。
游客 高唱通:今天来到隆兴寺,看到了这么磅礴雄伟的宋代建筑群,就觉得中国的古代建筑真的是太博大精深了,也为孩子们带来很多知识,是课外的延伸。
游客 孙一诺:这里的各个古建筑都保护得比较好,对我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比较有意义。
说到隆兴寺,这是国内现存宋代建筑、塑像及石刻最多的寺院建筑之一。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看古建,体会古建之美,正在成为不少游客的出行选择,而且很多游客对古建筑都能说出些门道。
游客 王策:我本身也是对古建非常感兴趣,今天我们参观了隆兴寺、天宁寺,感受到了各朝各代的古代建筑,有我们的摩尼殿,有我们的大悲阁,整个古建之美非常浓郁。
游客 高唱通:梁思成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来到了正定考察古建,他说正定是古建筑艺术之宝库。
近年来,随着国潮文化兴起,以古建筑为核心的文旅项目逐渐增多,也让旅游市场人气更加火爆。
河北省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所长 崔伟丽:这几年古建游也成为正定旅游的一大热点。尤其是今年春节,游客越来越多,都来这里观赏我们的古建筑,未来我们将打造古建筑的研学游,同时和众多的高校这些古建筑专业的学生联合起来,进行进一步研究、交流。
02
学!古建游兴起 研学添彩文旅市场
节假日,向来是各大景区的“必争之地”,尤其是春节,各大景区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如果说正定古城是旅游目的地之一,理所当然能吸引大量游客,那么一些小众的古建筑,也在“国潮”风的吹拂下,走进大众视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个春节,跟着记者的镜头去开启一场文化味儿浓郁的深度体验游。
研学游专业讲师、山西省文物保护志愿者 吴建新:这位同学就好比应县木塔外围的24根柱,这位同学就好比它内侧的24根柱,你俩是不是通过手套起来,像不像榫卯?她俩是不是就形成一个整体?
在山西朔州应县木塔景区,记者见到了这个研学团。在老师的带领下,20多个孩子开启了一场以古建筑为主题的深度研学课程,尽管行程只有一天,但是通过互动和亲身体验,让他们学习和了解了中国传统古建筑的知识。
研学团学员 张怡然:以前我也来过,知道这是一个木塔,并且非常高,但是后来我才知道它的斗拱里面没有用一颗钉子,而且它矗立了千年。
研学团学员 李雨浩:我要为古人的智慧点赞,也要为中国的古建筑点赞。
研学团学员 石钊锦:感受到了中国古建筑的雄伟和壮观。我以后要当一名建筑师,设计出更多了不起的建筑。
带队讲师小吴,从事古建讲解已经有7年时间,他告诉记者,这两年随着国潮风持续升温,明显感觉以往小众的古建游也热了起来,他接待的游客明显增加,不少人甚至专门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来山西看古建筑。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他们围绕山西的古建筑、壁画等文旅资源研发了5条线路,这也对他提出了更高要求。
研学游专业讲师、山西省文物保护志愿者 吴建新:几万座的古建筑从北到南拉通我们整个山西,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空间布局、历史关系、人物关系需要重新构架和解读。建筑当中不简简单单是有古建榫卯结构,还有音乐、有艺术,它是个综合体,所以我们应该站在不同建筑的不同角度讲给不同的人,让人人能听得懂。
小吴告诉记者,古建作为文化精神、工匠技艺的载体,是不同时期文化历史的反映,而山西各类古建筑遗存丰富,有4万多处,上迄唐代,下至民国,享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美誉。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山西省的文物部门专门设计了“国宝中的山西”文物主题游项目,主打古建筑、古遗址和古民居。
山西省文物局文物资源处副处长 王晓芬:山西古建筑时代连续、品类齐全,其中更是不乏众多的国之瑰宝。从材料学、力学、美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方面都可以作为解读的主要方向,而且在山西也都可以找到非常鲜活的标本。
政府支持,民间响应。在山西,以古建为核心的研学项目日益丰富,直接带活带火了文旅市场。
山西朔州应县木塔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车建国:在去年我们接待了90万人次游客来看,研学游、古建游等相关类型的游客增多,学生的占比能占到15%。
山西恒山景区悬空寺管理处主任麻斌:2023年我们景区的游客接待量是180多万人次,比原来增长了三到四成,学校课外实践活动增加,游客类别趋于学生化、年轻化。
除了跟着讲师进行研学游,跟着课本去旅行也成为不少人的选择。在江西滕王阁景区,不仅有全文背诵《滕王阁序》免门票活动,而且今年立春还举办了“千人诵序”,吸引了来自大江南北、热爱传统文化的游客。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滕王阁核心景区接待游客同比2023年增长50%。
03
玩!古建筑也能是“潮玩”
有的人选择实地旅行打卡古建筑,而有的人,却另辟蹊径把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榫卯古建筑放在了手掌上。这是怎么回事呢?
古建爱好者胡习习:它是先从这个底座,这个柱子是基础,一点点从下到上这么拼出来的,严丝合缝的。凸者为榫,凹者为卯,就是榫卯结构。这个亭子,我拼了40分钟。
北京姑娘胡习习是个中国古代文化发烧友,上学时就喜欢去山西看各类古建筑,上班后,同事送她一本梁思成的《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让她发现实地看过的建筑都栩栩如生出现在书本上,自此对古建筑的热情一发不可收。六七年前,小众的古建积木玩具让她又打开了新的一扇窗。
古建爱好者胡习习:总共拼了有十多个。中国古代老祖宗他是由技入艺的,你通过玩这些积木,你是能感受到中国古代老祖宗他想表达的一些建筑文化,去上手去感受中国古建筑的美。现在年轻的玩家大军已经涌上来了,很多玩家居然是95后、00后、10后。
这两年,随着国潮风越吹越热,古建积木玩具行情也不断看好。在浙江杭州的这个厂房里,节前最后一天,工人师傅还在加班加工玩具模型。
晚峰榫卯创始人 刘文辉:我们忙得要命的,整个春节前,我一直要到除夕才能休息,到初三就得上班。因为我们接了很多订单,年前我们还推出了新品,所以没有很长的休息时间。
学习中国画和设计的山西人刘文辉,2013年开始进入榫卯积木行业,当时这个行业并不被人看好,成本高投入大不说,还非常小众,两个多月才卖掉30多套。但是对中国东方美学的执着,让他咬牙坚持了下来。经过不断改良和优化,尤其是在国潮风靡后,古建积木玩具市场终于发生了变化。
晚峰榫卯创始人 刘文辉:2019年下半年,从夏天开始,每个月都是几十万的销量,12月份那个月销量是40多万,而且基本上断货了,我们就仿佛看到了春天那种感觉。
2020年开始,刘文辉就扩大了厂房,到现在为止,生产能力一直在扩大,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可观。
晚峰榫卯创始人 刘文辉:我们发展还是很迅猛的,2023年销售额已经1000多万了,我们希望2024年基本上再翻一番。真的是,这个古建筑国潮在复兴了。
市场前景看好,对于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热爱,也让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聚集了起来。
设计师 郑飞祥:不管是进入哪个行业,都会有自己的一个使命,那么进入古建筑行业,可能自己想的就是说怎么样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古代建筑的精妙,其实这个过程中就会对自己催化出一种使命感。
晚峰榫卯创始人 刘文辉:20年前会有人穿汉服吗?不会的,但今天汉服产业做得多么庞大。整个国家、整个我们中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在增强。建筑其实真的是活着的,活着的历史,活着的文化。我相信再过10年中国榫卯一定会非常庞大的,一定会是一个成熟的产业。
04
走出去!国潮“智”造“圈粉”海外商家
国潮带火了古建积木玩具,也让中国的东方美学走向了世界,不久前刚刚结束的2024纽伦堡国际玩具展,中国风的“东方潮玩”吸引了不少海外客商的青睐。
纽伦堡国际玩具展是全球最大的玩具展,这次展会吸引了68个国家和地区的2300多家展商。其中,中国内地展商有410家,创下历届展会新高,含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国潮玩具在展会上广受欢迎。像这座古代塔楼形状的榫卯玩具,一共160个零件,不用钉子或胶水,就能把塔楼稳固地竖起来。这种蕴含了中国智慧、中式美学的玩具,吸引了不少海外参展商。
参展商: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标志性的中国建筑的美丽演绎。我喜欢它不需要任何胶水来建造,而且颜色很漂亮,它非常系统化。
参展商:建造现代混凝土房屋,你只需将混凝土拉进去就完成了。当你建造像这样的中国古老建筑时,需要大量的手工和智力。
中国参展商 何彬:对中国的东方的这种美学的东西,特别是欧洲,他们很能接受,他们只是分不清哪些是中国的,所以需要我们告诉他,这是我们中国的。
除了榫卯积木玩具,金翅鸟冠、万工花轿、凤凰等各式中国风的3D金属拼图玩具,依靠别致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吸引了不少参展商驻足观赏。
参展商:我真的很喜欢这个东西,我觉得它很漂亮,我喜欢它的颜色,它的建筑,一切我都喜欢。
近年来国潮风起,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在玩具展上,富含中国元素的玩具,不仅让全球消费者近距离触碰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匠心智慧,更让这些中国“智”造成为出海的“新国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