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8 19:20
在社交赋能文旅的时代,“哏儿都”天津出现了新“三绝”——跳水大爷、盘头大姨和西北角早点。
今年春节前,我提前预约了天津一家美发厅,尝试人生第一次“盘头”。来到美发厅时,盘头大姨——刘姨和齐姨正忙着理发、盘头,店里各个年龄段的客人都有。
“姨,您看我盘这个发型行吗?”我展示在网上找的照片,齐姨爽快地说没问题。“有好多小姑娘拿着图来盘发,不是传统的样式,还挺有想法的。”近半年,有不少年轻人来尝试盘发,其中有些是来天津旅游的,有些是准备参加漫展的,“盘头”火了,齐姨也觉得新奇。
分缝儿、编发、卷发、定型……每一道工序齐姨都精细、熟练地完成,其间还用自带“相声味儿”的天津话和客人热聊,十几平方米的小店里欢声不断。一个多小时后,头盘好了,和照片里一模一样,齐姨还特地给我加了几个龙年的小装饰。
两位大姨为演员盘头在网络上走红后,有不少网红慕名而来,或拍视频、或直播。“是不是挺影响生意的?”我问,齐姨笑着说:“他们拍他们的,我干我的活儿,一点儿都不打扰。”有时,齐姨也会拍一些自己满意的盘发作品,发到社交平台上,收获了不少粉丝,她们很享受“红”起来的快乐。还有不少平台邀请她们过年期间去外地直播,她们拒绝了,“过年还约了很多老主顾,放不下他们。”对于大姨们来说,社交媒体的“走红”代替不了人情味儿。
离开前,我和两位大姨道别,还在忙活的刘姨朝我喊道:“大宝儿新年快乐啊,欢迎你再来!”这时,又一位年轻姑娘走进店里,她刚下班,也想盘头过大年。她拿出照片递给齐姨,兴致勃勃地说:“小时候家里大人逢年过节总盘头,我那时不太理解。现在时尚轮回了,我也想过年喜庆一下。”
盘好了喜庆的发型,过年必须去凑个热闹!要问天津哪里年味儿最浓?相信大部分本地人一闪而过的答案都是古文化街。今年春节新鲜的是,古文化街内的天后宫每晚都有“天津话水平考试”,我信心满满赶考,却连基础题“奋秋”的意思都答错了,有点沮丧。
“听力有点难呀”,旁边有位女士嘟囔着。她来自沈阳,除了听力,歇后语和阅读理解都答得不错,“兔儿爷掏耳朵——崴泥了,这个我居然知道!多听相声,一定能考得更高!”女士开心地笑着,我也瞬间开心了,天津话被更多地方的人喜欢,我骄傲!
古文化街上年味儿十足,街两侧是熟悉的天津“特产”——杨柳青年画、泥人张、果仁张、相声馆、龙嘴大铜壶茶汤……听口音就能知道,还是天津人多。
“小朋友,你来吹一下。”在“非遗”吹糖人儿的摊位前,围起了很多孩子和家长。一吹、一捏、一上色,活灵活现的“糖龙”就做成了。“就像北京逛庙会一样,咱天津就是初一、十五来逛古文化街,或是正月十六来‘遛百病’。”刘女士今年特意选在初一带着女儿来感受过年氛围,“想让孩子也感受一下我小时候过年的红红火火。”
夜深了,灯亮了,大街小巷里,还是欢乐的人群。传统的魅力、新晋的流行,在笑声中彼此交融,记录着一座城市的味道。乐观、活泼、亲切、闲适,这就是“哏儿都”,有空来天津吧,“笑一笑,十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