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9 17:21
大年初三18时30分,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仁里村南门广场,华灯初上。舞龙队队员们齐力挥舞,手中的舞龙上下翻飞,盘旋起伏,表演一个又一个精彩动作。广场俨然成了一座开放的非遗舞龙展馆。
半小时前,夜幕降临。由绩溪县人民政府、文旅局等单位举办的“2024龙舞迎新春展演活动”开启,队员们为手龙、草龙、布龙、板龙4条舞龙点亮蜡烛、彩灯,齐刷刷列在仁里村桃花坝畔。当饱蘸朱砂的毛笔为舞龙“点睛”后,上百人的舞龙队正式启程,伴着隆隆鼓点锣声,向南门广场进发,一路上给村民道喜送福。
最先抵达广场、登台展演的是手龙舞队。这支队伍由10余名十一二岁的孩子们组成,他们身穿五彩短袄、头系丝带,手持竹篾和彩绸扎制的小龙灯和小龙珠,时而手提龙身,围在腰间舞动,表演“蛟龙出海”;时而双手持龙,高举过头挥舞,表演“金龙叩首”,一整套表演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噼噼——啪啪——”霎时间,鞭炮、锣鼓齐鸣,2名红衣小伙手握稻草扎成的“草辫”抽打地面。15名队员擎着一条约18米长的草龙飞驰而来。草龙由稻草、竹、剑麻等编制而成,每段龙身都贴有红纸,寓意新年红红火火。草龙摇头摆尾、腾跃辗转,赢得满堂彩。
随后,一人高举龙珠引路,广场转角处一条红色的布织龙跃然眼前,不断盘旋,上演“飞龙戏珠”的高难度动作,舞动起来气势磅礴,色彩斑斓。
压轴出场的是一条120余米长的巨型板龙,板龙由近二十节“板凳”连接而成,每一节板凳均为各村民自行制作,寓意“接龙”和团结一心。100多名舞龙队员舞动着威武的板龙,祈福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广场上灯火闪烁,礼炮飞扬,人声鼎沸,场面十分壮观,好不热闹。
仁里村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年间,距今接近1500年。历史上,仁里村是古徽州徽商会集的水陆码头,徽杭古道上的重镇,素有“小小绩溪县,大大仁里村”之说。全村四门三街十八巷,有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等历史遗存,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基地。
“此次展演是4条非遗舞龙首次齐聚千年古村,希望通过舞龙舞出龙年新气象!”绩溪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邵斌介绍,手龙舞已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绩溪县正不断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元素,做好古老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这乡有礼
记者从北京带回“中华老字号”稻香村的糕点礼盒,枣花酥、牛舌饼等点心颇具老北京特色。带回的家乡礼物是绩溪烧饼,以徽菜食材梅干菜、黑毛猪肉做馅,外壳色泽金黄,口感酥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