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新说|过春节看电影,是北京人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的习惯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柳爽 李路 刘英文 实习生 李昊臻 美编 周航

2024-02-21 13:44

都视频
进入
旧闻新说
阅读更多内容
+ 订阅

今年春节,您去影院看电影了吗?2024年春节档以80.16亿元票房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北京以2.6亿元票房占据城市票房榜首。过春节看电影,是北京人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养成的习惯。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民的春节文化活动变得丰富多彩,看电影渐渐成为城乡人民欢度新春佳节的经典活动。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在春节游园联欢大会期间会进行电影放映,京郊农民也能看上电影放映队放映的电影。《神秘的旅伴》《上甘岭》《静静的顿河》等,这些令人记忆犹新的经典影片都是在那时候的春节期间上映的。

到了上世纪60年代,春节上映的中外影片更加丰富,其中喜剧片尤其受到人们喜爱。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带来了春节电影的新气象,不仅国产影片更加丰富,而且还开始有香港电影和美国电影上映。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春节期间放映的电影喜剧色彩越来越浓厚。1986年春节,《迷人的乐队》等7部轻喜剧影片排队上映。春节期间去电影院的市民也越来越多。1988年除夕到大年初一,本市各影院共放映电影112场,接待观众十万人次。

上世纪90年代,春节期间有了更多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电影。看电影也渐渐成为全家人欢度春节的娱乐活动。1995年春节,成龙的电影《红番区》在京城与全球同步上映,地质礼堂、紫光影院、首都影院……到处都是全家来观影的观众,票房收入也创出北京市46年来电影发行放映史上的最高纪录。

进入新世纪后,春节电影又开始从主打喜剧变为古装片、动作片、情感片等各种类型兼备,各年龄段观众的观影热情都被调动起来,春节期间电影票房不断创下新纪录。

今年春节档,您看了哪几部电影?咱们评论区见!

旧闻新说

编辑:李路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