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前夜长五飞天,今年长五系列火箭将发射4至5次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2-23 20:45 语音播报

热点

2月23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遥七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一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长五火箭芯级直径5米,为我国现役火箭尺寸之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五火箭副总设计师娄路亮介绍,一枚长五火箭总装、检测的工作量,相当于常规火箭的2.5到3倍。70天前,在长征五号遥六火箭成功将实践41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后,发射地面支持系统就立刻接过了遥七任务的“接力棒”。

长五火箭的起飞推力达1200吨,每次发射对火箭活动发射平台来说都是一次“烈火焚身”,强烈的燃气流、振动和噪声冲击会让发射台“伤筋动骨”,发射后恢复的工作量极大。此前,技术团队的最快恢复纪录是31天,这次,他们要挑战极限——发射台恢复“出厂设置”的时间再提速35%。

第一次在夜间进行发射平台转场、第一次在发射后第8天就开展液氮调试、第一次在厂房外更换测力传感器……工作流程的更改,带来了诸多“第一次”的困难。期间,一股寒潮带来的海边湿冷空气,也给防热涂覆工作造成了极大困扰。

“发射平台转场是关键环节,减少转场次数不但能直接缩短设备恢复时间,让发射区和技术区工作一次完成,还能减少很多管路对接工作,进一步缩减时间。”火箭院长五系列火箭发射支持系统副主任设计师曾毅介绍,经过梳理,设备恢复过程的转场次数减少了2次,现场涂覆作业则见缝插针进行,各项发射后恢复工作均按计划节点完成。

“长五火箭的载荷科技含量高,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大,火箭自身研制难度同样很大,决不能有一丁点的闪失。”娄路亮表示,长五火箭的载荷大多是定制,为了更好地匹配“客户”,火箭就要拥有更高的灵活性。自复飞成功后,长五火箭已经进行了几百项创新和技术改进,当前火箭仍远未到达固化状态,依然在不断进行技术迭代。今年,长五系列火箭发射次数将达到4至5次,未来几年还将保持这样的发射频次,对大型低温火箭来说,可以说是进入了高密度发射期。经过本次任务,长五火箭的发射场准备时间成功从2个月压缩到了43天,为后续任务的实施留出余量。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