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我们将看到这样的北京城市副中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2-25 22:44

热点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明确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一幅宏伟蓝图在广袤的京津冀大地徐徐铺展。

十年来,重大国家战略在京津冀三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核两翼”大格局中的重要一翼,北京城市副中心从“打基础、补短板,有序拉开城市框架”向“立长远、强功能,全面上台阶”迈进。从2020年起,副中心连续数年保持千亿元投资规模,千亿元投资重大项目的落地实施,带动城市功能品质蝶变跃升。同时,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放大“梧桐成林、金凤成群”的集聚效应,推动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未来的城市副中心是什么模样?下一个十年,又有何期待?在副中心的远景规划中,我们又将看到一座怎样的未来之城?

2035,国际一流城市

十年后,副中心将建成智能融合的国际一流智慧城市,建立起城市智能运行模式和治理体系,搭建数字共享、人民共创、全局全时的智慧城市服务体系,建设为世界智慧城市的典范。

副中心位于千年大运河北首、百里长安街东端,自古即为京畿咽喉重镇。贯通历史直面未来,副中心将塑造古今同辉、人文荟萃的总体城市形象,打造集约紧凑、大疏大密的城市格局,形成长安街东延长线规整有序、端正大气的畿辅门户形象。

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表示,依托大运河塑造由古及今、古今同辉的城市风貌,副中心正围绕燃灯塔强化五河交汇处整体空间景观营造,围绕一带一轴交汇处精心建设市民活力中心,熔古铸今,徐徐展开一幅运河蜿蜒流淌、古城伴水而生、绿心层叠苍翠、空间疏密有致、高度舒缓有序、街巷尺度宜人的美丽画卷。

2035,现代智能城市

通过现实城市的信息化改造,副中心还将同步建设“一网、一脑、一平台”的数字孪生城市。在城市空间数据基础上,叠加互联网、物联网等多维度实时数据,全息描述城市运行状态,用算法高效驱动和管理城市运营,实现城市资源要素智能优化配置。

到那时,副中心将广泛布设复合型智能灯杆、地下管线监测、智能停车场、智能楼宇等感知设施,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数字城市神经网络,动态监测和实时感知城市运行状态。

采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计算机博弈、自主智能等技术,副中心将针对城市发展的人口、用地、自然资源、公共服务、产业经济等关键问题进行推演,提高政府决策能力。

副中心还将吸引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科研机构、企业和科学家团体,建立虚拟开放共享实验室和孵化中心,推动形成创新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2035,科技创新城市

瞄准科技前沿,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副中心将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集中平移中心城区适宜产业资源,提高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一批前沿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新材料等创新成果转化重大项目,培育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在副中心及周边地区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为建设国际化现代商务区,副中心正引导京津冀区域性金融机构集聚,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城市副中心设立京津冀区域性总部或一级分支机构,推动京津冀区域基金管理机构、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总部集聚。增强总部经济发展吸引力,加快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10年后,副中心还将建设具有国际前沿科技水平、展现中国制造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人民生活幸福乐享的设施服务环,形成城市永续发展的核心基础骨架。

2035,绿色花园城市

副中心将结合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全面增加城市副中心绿色空间总量,构建结构清晰、布局均衡、连续贯通的绿色空间系统,提升绿色空间的便捷性、共享性和舒适性,让居民享受自然,抬眼见绿荫、侧耳闻鸟鸣。

转角遇美,起步闻香,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让城市的空隙盲区变成了金角银边。花园城市,风光绮丽,副中心建设“花园城市”的内涵与路径,利用槐荫公园等,消减区域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盲区。启动东郊森林公园运营项目,引导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发挥建设效果。优化绿道断点,把“千里潞道”特色品牌转化为城市名片。

将完善森林经营综合示范区建设,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再建18处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编制第二批区级湿地名录,加强湿地保护宣传,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统筹兼顾谋划林业碳汇,活跃林下产业,把实践上的绿色行动变为百姓的获得感。

未来十年的副中心,将是飞鸟翩跹,人与自然和谐之境。大运河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艺术文化设施宾朋满座,谈笑无穷;东六环高线公园清风明月、鸟语花香;城市副中心万家灯火,远播四方。

2035,世界旅游度假区

随着海昌海洋公园和顶点公园等一系列文化旅游区产业项目接续落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副中心文化旅游区将着力打造北有国际消费云集的北部产业带,南有萧太后河水系通航的璀璨蓝色经济带,东有国际一流的环球主题公园,西有超引流的国际时尚潮流体育Endeavor City城市运动中心项目的产业生态。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面向世界的、有活力和有魅力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将走进人们的生活。

到2035年,副中心共划定了44处公共体育用地,一批公共体育场馆将高标准建成。展望未来,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小型足球场等健身设施将贴近社区、方便可达,方便群众就近就地锻炼,城市副中心将掀起全民健身的热潮。通州区多河富水的优势将进一步彰显,滨水健康步道环线将成为极具品牌特色的通州新名片,通过城市绿道、健身步道、骑行道等体育休闲设施将景点串珠成链,构建人居环境优美、健身出行便利的体育生态圈。

2035,一老一小更幸福

南大街居民马永深对未来充满憧憬,“打小儿我就住在南大街,一生情怀也系于此。”他说,走在十八个半截胡同里,总能想起过去的美好时光和各位街坊,从前书声琅琅的民族小学,大人领着小孩打油、买煤球的铺子好像都在眼前。

“几十年过去,眼看着十八个半截胡同越变越美。现在胡同里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大家心里都美着呢。”马永深说,如今南大街正在进行腾退保护更新,他特别希望在硬件设备越来越新、生活越来越舒适的同时,能保留下胡同的文化记忆。就像熊家胡同的“墙上博物馆”,能够珍藏老胡同文化,留住“通州味儿”。

越来越多优质教育资源的汇聚,让学生家长张女士有着更多美好期盼。如今孩子在北京市十一学校通州实验学校读书,既在“家门口”,又能获得市里的学习资源,全家都特别高兴。她说,这些年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全家都体验到了副中心的高速发展。医院、学校等优质资源聚集副中心,“一老一小”都享受到了实惠。“十年后,我的孩子应该在准备高考,即将踏入社会,我希望那个时候她看到的副中心更加现代化、国际化,不仅仅是建设更多高楼大厦,还能引入更多国内外的优质资源,包括商业品牌、科技产品、文化艺术等,让这里成为年轻人认识世界的窗口。”

2035,城市交通便利城市

在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中,交通等重点领域动作不断,让市民享受到更多便利。将开通多样化公交专线,进一步提高外埠进京客运市场的线路吸引,针对燕郊区域拓展北京市域内的接驳点,将现有的国贸、望京地区逐步扩大至亦庄等区域。同时,针对河北廊坊的大厂、三河、香河及安平区域,根据当地主干进京线路的运营情况,研判开通快速直达专线的可行性,形成“一主一辅、快慢结合”格局。在东夏园枢纽站启用的基础之上,将其作为副中心与北三县联通线路的集散区域,进一步完成线路的入驻提高乘客的候车质量。

铁路方面,更加惊喜不断。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是未来城市副中心联通京津冀的重要窗口,将发挥重要门户作用。依托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和城际铁路联络线,副中心枢纽将在京津冀地区构建与河北雄安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及枢纽机场之间直连直通的城际铁路网络,实现城市副中心1小时直达河北雄安新区,15 分钟直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河北唐山以及天津也可一小时内抵达。而整个京津冀范围内的铁路网也将越织越密。未来五年内怀兴城际廊兴段、雄商高铁、雄忻高铁、津潍高铁将陆续开通,轨道上的京津冀将越织越密。

【2035,城市副中心关键数字和关键词】

关键词:生态城市

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生态空间面积达到总面积的40%,通州区生态空间面积达到总面积的60%以上。

到2035年通州区森林覆盖率由现状28%提高到40%,塑造水韵林海、绿野田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地区。

在城市副中心西侧与朝阳区之间有条件地区规划预留宽度不小于500米的生态绿带,东侧与廊坊北三县地区之间共建平均宽度不小于3 公里的生态绿带,南侧与北侧划定宽度约7公里的生态廊道控制区,共同形成城市副中心外围的环状绿色生态绿带。

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绿色空间约41平方公里,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人均绿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 半径覆盖率达到100%。

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建成绿道约280公里,水岸及道路林木绿化率达到80%以上。

以大运河为主脉,恢复部分河流历史故道,疏浚治理主要河道,构建树状河网结构,形成约18平方公里水域,贯通约163公里连续滨水岸线,营造约40平方公里滨水空间,划定河湖保护线和滨水一体化管控区,实现常水位线到建筑退线一体化建设管理。

大力发展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地热能、太阳能等为辅的绿色低碳能源,有效降低区域碳排放,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及通州区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20%以上。

关键词:大运河×文旅

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宋庄、台湖等特色地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主题旅游、原创艺术、演艺娱乐等产业,积极发展体育产业,引进顶尖职业赛事和俱乐部。

重点打造“环球影城×大运河”国际消费体验区。未来副中心将建成文旅商体融合发展示范区,建成国际一流的主题公园,将文化旅游区建设成为富有文化底蕴、面向世界、有活力和有魅力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区。

文化旅游区围绕国家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新型文体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双示范区”建设,推动聚合创新功能,展现内外资源聚集、多元文化融合、文旅商聚合的创新价值。

协同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联动运营,加强特色小镇与环球主题公园对接。

关键词:活力之城

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彰显人文魅力、富有城市活力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

精心打造好每一个街区、每一栋建筑,不留历史遗憾,促进城市与自然和谐统一,让运河与六环焕发活力,让街道和公园更具魅力,让人们荡舟运河上、漫步森林中,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体验,建设人民生活满意幸福、人文荟萃的理想之城。

大运河两岸组织完整连续的自行车道、跑步道和漫步道,开通以水上旅游观光为主的通航线路,营造充满现代活力、再现历史记忆的滨水公共空间,形成韵味深厚、环境优美的生态文明带。

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及通州区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达到0.45平方米。城市副中心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达到0.7平方米,拓展区每个乡镇至少拥有1处全民健身中心。

建设集约化邻里商业中心,加快建设城市副中心12个组团和36个街区的“市民中心—组团中心—邻里商业中心—便民服务网点”公共服务体系和“5—15—30”分钟生活圈。

关键词:宜居城市

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基础教育设施千人用地面积达到2992平方米,通州区达到3068-3336平方米。依托中国人民大学新校区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为城市副中心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撑。构建“南部学校发展群”,推动全区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超过65%。

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力争达到7.7张,通州区达到7.25张。发挥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医联体建设扩面提质,带动基层卫生能力提升,不断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

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及通州区千人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9.5张。

关键词:协同发展

着力扩大区域环境容量,构建总面积约360平方公里的区域生态空间。保护潮白河流域,重点在潮白河和北运河之间共同建设面积约320平方公里的大尺度生态绿洲。

到2035年,廊坊北三县地区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以治理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为重点,合力实施压减燃煤、控车节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实现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根本改善。

围绕城市副中心主导功能,协同发展商务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绿色服务五类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区域服务功能,发挥北京科技创新资源优势,辐射带动廊坊北三县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北京公共服务资源向廊坊北三县地区拓展延伸,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通过速度快、站距大的轨道交通,引导廊坊北三县地区城市功能和空间沿主要廊道簇轴式纵深发展。远期实现交通网络化布局,逐步完善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地区之间的路网系统,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地区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道路交通为辅的交通体系。

2·26重要讲话十周年特别报道

编辑:李拓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