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6 12:18
2月25日,在十四冬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项目中,12岁小将金书贤力压多名本赛季代表中国队出战国际赛事的国手,一举封后。随着项目参与人数增多,目前国内已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小女单”,正如获得亚军的名将安香怡所说,小伙伴都滑得太好了,“特别‘卷’。”
与此同时,中国女单成年组本赛季无人达到世锦赛最低技术分标准,将成为中国花滑惟一缺席世锦赛的项目。中国女单内部竞争激烈的同时,未来也需通过自身努力向外“卷”。
看世界 整体实力落后
曾在世界大赛中取得过优异成绩的中国女单,整体实力已经远远落后了。
根据规定,获得世锦赛参赛资格须在指定级别赛事中得到最低技术分。本月初的四大洲锦标赛,中国姑娘未能抓住最后机会。其中21岁的“老将”陈虹伊此前在大奖赛中国站中短节目达标,但自由滑差之毫厘。四大洲赛,尽管她滑出了一套完整的节目,但跳跃依然出现周数不足的问题。18岁的程佳盈则在本赛季青年组大奖赛中“刷”到了自由滑最低技术分,但短节目几经努力始终未达标,四大洲赛同样折戟。
没有参加四大洲赛的安香怡,去年8月在亚洲公开赛中首夺成年组国际比赛桂冠,并达到了世锦赛短节目技术分要求,但随后的两站大奖赛都没迈过自由滑“门槛”。
成年组艰难前行的同时,国内也涌现出一批兼具跳跃和滑行能力的小选手,尤其北京女单更是人才济济。本届十四冬,北京队五人参加公开组比赛,并向其他队伍输送、联合培养了多名选手,青年组则有七人出战,包揽前四名。但与国外同龄对手相比,中国“小女单”并无优势。在日前的韩国冬青奥会上,全国青年锦标赛冠军、十四冬青年组亚军高诗棋获得第七名。
大队员 找准努力方向
曾获两枚冬奥会奖牌、登上过世锦赛最高领奖台的前女单国手陈露,在谈及中国女单断档现象时对本报记者表示,想要拥有过硬的技术难度和稳定性,“还是得找准方向,要努力、肯吃苦。”
令人欣慰的是,几位本赛季饮恨的“大队员”,都已看到了短板所在。
陈虹伊曾两战世锦赛,是几位国手中年龄最大、阅历最丰富,也是本赛季难度最高的。但由于伤病等原因,她的系统训练受到严重影响,动作稳定性差,继而导致“心里没底,在场上放不开,总收着劲儿”。对于陈虹伊来说,还需积极恢复伤病,保证训练。
程佳盈则有些“慢热”,往往自由滑比短节目稳定,她认为这与自己的训练方式有关,需要调整。“另外还有一些细节,滑行、表演、落冰等,已经在着手改进了。”程佳盈说。
17岁的安香怡近年备受身体发育影响,只能在“凶稳关系”中牺牲难度,甚至“丢失”了一些高级连跳,技术分自然上不去。不过,她也找到了改善的方向,“之前总是纠结技术,最近发现可以从体能入手。身体长高、变重了,力量还停留在小时候,肯定无法支撑技术动作。近两个月已经加强体能训练了,但要达到目标可能需要长时间的磨练。”
小选手 未来值得期待
陈露认为,中国女单未来仍值得期待,大批新秀的涌现可以形成良性竞争,提升竞技“尖子”的高度。对此安香怡也满怀信心:“小朋友们超‘牛’的。”
不过陈露也提到,发育期就像女单选手的“第二次生命”,小将们若想在17岁进入成年组后有所建树,还要设法平稳度过“发育关”。她直言“不长不可能”,但在严格控制的同时,更要做好基础训练,“扎实、过硬的基本功,能让发育产生的影响变小。孩子们只要能吃苦,加上科学的训练手段和营养保障,未来应该会更好。”
在国内赛场给大姐姐们带来冲击的小将,也都满怀志气和信心。14岁的北京小将佟瑞宸在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中都曾登上领奖台,她希望自己在刻苦训练、严控体重的同时多参赛,锻炼好心态,未来助力中国女单重新崛起。此次十四冬代表四川队参赛的北京姑娘金书贤,也对中国女单的未来充满信心,并“希望自己能为这个项目奉献一份力量”。
陈虹伊则表示,会尽力在小将们成长的过程中,扛住这面旗帜,“争取通过努力,再次突破自己。同时相信她们只要坚持热爱,控制好伤病,肯定能撑起中国女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