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社评:这份成绩单标注中国经济的体质
环球时报

2024-03-01 08:26 语音播报

热点

国家统计局2月29日发布了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分十二个部分全方位盘点和分析了去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尽管其中一些比较受关注的数据此前已经公布,比如2023年GDP的数据(超过126万亿元人民币)和增速(5.2%),但这并不影响这份统计公报的重要性。对于当前该如何正确理解中国经济,这份统计公报算得上是最全面、最权威的材料了。

首先,这份公报从更多维度呈现出了去年中国经济的亮眼之处。其中,经济结构转型含量、绿色低碳含量、新动能含量、民生含量都可圈可点。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 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同比增长5.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等凸显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进展,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7.8%标志着绿色低碳转型的深入推进,而“新三样”产品出口突破万亿元大关、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约40万家则是经济增长新动能含量的直接注脚,国民总收入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超过GDP增速、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等都是社会民生事业新进步的体现。

其次,这次公布的统计公报及相关解读,具体地阐释了在高质量发展阶段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如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方面,正是由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壮大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发力,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不少指标跑赢GDP增速,展现出了明显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5.2%的增速、6万亿元的经济增量,又为就业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社会民生各项事业以及基础研究等方面的投入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实际上,这么详实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在世界范围内也并不多见,它值得我们好好品读,尤其是在外界对中国经济众说纷纭的背景下。从统计公报中,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像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一样广阔而坚实。中国制造业的强大能力举世公认,而农业、服务业、贸易、环境保护、文化旅游、卫生体育等领域都在快速发展,具体层面可能有些差距,但没有哪个特别拖后腿。就像一个修了所有科目力求上进的学生,各科成绩都在追求优秀,没有明显偏科的。这在全世界各大经济体中即使不是独一无二,也属凤毛麟角。

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同时,我国是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还是世界第二大“数据富矿”,并且,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也就是说,无论是国民经济整体健康运行所需要的基础,还是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所需求的要素,乃至孕育新科技革命所需求的环境,中国经济都有不可限量的巨大潜力。体现在这份统计公报中的,不仅有中国经济的“体量”,更有中国经济的“体质”。

当然,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经济依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夯实“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动能、巩固“好”的势头,中国经济将不断展现韧性、活力和潜力,也将继续成为全球增长的最大引擎。


编辑:胡德成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