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1 11:51
2月,是一年中最短的月份。依据中国的传统历法,过年往往是在这个月中。因此每当思绪至此,总会觉得自己被温暖、热闹的年味儿包围。年三十晚上的饺子、正月十五的元宵,吃下去的是美味,抚慰的是劳累了一年的疲惫,寄予的是对新一年最真挚的祝福和希望……
这一碗汤圆,最甜!
今年的元宵佳节,有一对一直坚守在保障春运岗位上的夫妻,迎来了春节以来的第一次相见。他们是成都铁路公安局西昌公安处的蔡长江和罗芳。这对警察夫妻一个长期往返在成都到香港的高铁列车上,一个驻守在交通枢纽的高铁站里。
2月24日早上8时许,天府机场站迎来春运返程客流高峰,天府机场高铁站日通过列车36趟,客流单日在6400人次,蔡长江耐心为旅客排忧解难。临近中午,忙碌了一上午的蔡长江趁着工作间隙,匆匆来到单位食堂,开始烧水煮汤圆。
而另一边的成都东站,蔡长江的妻子罗芳已经做好值乘前的准备工作。
元宵节是两人近一个月里的第一次相见。在站台上匆匆相见2分钟,罗芳吃到了丈夫煮的汤圆,蔡长江收到了妻子的一封信。
短暂相聚后又匆匆分别。妻子在给蔡长江的信中写到,朋友都说他们的制服是别样“情侣装”,而只有他们知道,这是肩上的责任与担当!
这一碗汤圆,最及时!
2月24日元宵节当天,受到连日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武深高速湖北咸宁段部分路段临时封闭,不少货车司机因此被滞留在高速路上。
得知有车辆和人员被困滞留,湖北咸宁嘉鱼县官桥镇立即组织各村志愿者步行往返于嘉鱼东至嘉鱼南区间,为滞留在高速路上的司机和旅客送去热水、泡面等物资。
“来口热水暖暖身子吧!”“这是我们起大早煮的汤圆,快来吃一碗驱寒!”志愿者们拉着推车、提着水壶,沿路不停地分发物资,盛上一碗碗热乎的食物,灌满一瓶瓶热水……
在官桥镇开餐馆的90后小伙蔡志城知道这一消息后,特意歇业一天,专门准备了180份盒饭分两次免费送给滞留人员。
不少司机收到盒饭后表示要付款,还有人想拿自己仅剩的水果和零食交换,但是蔡志城夫妻都没有收。他们表示只是想尽一点力帮助大家。
“只想让他们吃顿热乎的”,蔡志城说,冰雪虽冷,但我们有一颗炙热的心。
这一碗汤圆,最暖!
来自陌生人的关心,往往能让我们记得最久、感触最深。还是元宵节这一天,在广东东莞的街头,几个原本不相识的人却坐在一起吃上了一顿未曾预料到的“团圆饭”。
当晚,一外卖小哥送完了手中的最后一单,坐在了路边的台阶上吃起了晚饭。他身边,一名正在休息的环卫工人见此便和小哥聊了起来。
不多久,一名正在执勤的警察也收到了家人送来的晚饭,同样坐在路边吃起来。突然,他注意到了旁边的外卖小哥。
“小哥,十五没回家啊”
“没有”
“这里有鱼,再来一个鸡肉”
简单的对话,满溢着陌生人间的善意与关心。
紧接着,这名警察和身边的同事说了什么,同事便默默走开了。很快,同事带着一袋热乎的汤圆走了回来,并招呼外卖小哥和环卫工人:“来,都吃一点。”随后,几人便排排坐在路边,一起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寒冷的夜晚,坚守岗位的人们在街头相遇,互相给予着问候与关怀。这时的一碗汤圆,怎能不暖。
这一碗汤圆,盼了最久!
还是在元宵节这天,还是这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邓心良夫妇在时隔36年之后,才又一次把它喂到了大女儿的嘴里。
“我一定要找到我的大女儿!36年,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
1988年8月,那个让邓心良刻骨铭心的下午,他带着仅1岁10个月大的女儿邓玲梅到街上玩。走着走着,邓心良发现跟在自己身后的女儿不见了。从此,他再也没了女儿的消息。
多年来,邓心良夫妇四处打听,曾多次到邻近的四川安岳、姚市、白水、龙台等地寻找。2013年邓氏夫妇在“宝贝回家”发布了寻亲信息,2016年夫妻俩采血录入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信息系统,也一直都没有女儿的消息。
2024年2月初,邓心良夫妇的血样和浙江省嘉善县的刘萍成功比中,重庆、浙江警方立即行动起来,对双方进行二次采血复核无误,确认了刘萍就是邓氏夫妇失踪的女儿邓玲梅。
元宵节当天上午,邓心良夫妇一家人很早就来到了认亲现场。一声迟到了36年的“爸!妈!”,让邓氏夫妇再也忍不住一把抱住刘萍放声痛哭。“大家一直都在等你回家。”家门口,妹妹、弟弟与刘萍紧紧抱在一起,亲人相顾时,彼此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饭桌上,母亲亲手喂给失散36年的女儿吃下了今年元宵节的第一颗汤圆。这一碗汤圆,有苦、有泪,但最终都化作了沁入心底的甜美和幸福。
小小的后备箱,大大的爱
过了元宵节,许多人要离开老家的父母亲人,重新回到自己打拼奋斗的地方。为了让自己的“伢子”“囡囡”在远离家的地方还能感受到家的温暖,父母把能想到的一切都装进了孩子们远行的双肩背、后备箱里。
有人说,一年一度“后备箱大赛”正式开赛了。也有人说,这是一场没人会输的比赛,因为“装的爱都是一样的”。
来自浙江的李先生从老家金华回杭州,晒出了父母给准备的土特产:不仅有母亲做的腊肠、馄饨、粽子、糯米藕、芝麻糖,还有10多斤手炒的瓜子,和两坛30斤重的土烧高粱酒。
“就是因为大年三十我们一起看电视嗑瓜子,我随口说了一句好吃,然后我妈就买了10多斤生瓜子回来炒,让我们带回来”。而两坛酒是母亲为他的老丈人准备的。李先生说,“我妈因为身体原因不太方便带孩子,我两个孩子平常都是老丈人帮忙带的。老丈人爱喝酒,她就让我带两坛回来”。
类似的情形在全国各地都上演着。一位来自河南洛阳的网友从娘家返程时,后备箱塞满的东西起码200斤。而湖南一位女士晒出暖心视频,因为年后要返程了,公公婆婆天刚亮就开始准备。不仅把鸡鸭鱼和蔬菜塞满后备箱,为了防止鸡蛋在路上磕碰,婆婆甚至用纸巾把一个个鸡蛋细心包好。
父母担心的总是儿女在远方吃不饱、穿不暖。在他们看来,都市里的生活表面光鲜亮丽,却不能满足你的“口味”,也不可能给你最体贴的照顾。也因此,不管把后备箱塞得多么满满当当,都无法让他们感到“足够”。父母不求我们多“有出息”,但看到我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心也就定了。
“只要思念还在,就不算离别”
短暂分开,总会有再见的一天。但令人伤感的是,总有一种分别,叫永远。
2月19日中国首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陈燕,在社交平台发文怀念导盲犬珍妮:只要思念还在,就不算离别。愿你换一种方式再来人间,和你的寄养家庭、学校的老师校长、盲人妈妈团聚。
原来就在不久前,曾服役8年的明星导盲犬珍妮在寄养家庭中去世。去世时,珍妮已经十五岁半。
珍妮是中国第18只、北京第5只导盲犬,2011年4月毕业于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毕业后,珍妮就成了盲人钢琴调律师陈燕的眼睛。
共同度过的8年时间里,珍妮创造了很多奇迹。从在公共场所处处遇阻,到如今导盲犬可以进入地铁、飞机、银行,珍妮和陈燕一起见证了中国导盲犬被社会逐步接纳过程,为推动导盲犬走进公共场所作出重要贡献。
珍妮陪着陈燕到客户家调琴
2018年,十岁半的珍妮在中国导盲犬大连训练基地退役,回到了大连的寄养家庭安享幸福的“退休”生活。1月30日,高龄的珍妮在寄养家庭中去世。
因为珍妮,银行业协会联合各大银行宣布全国的银行营业厅允许导盲犬进入。更让陈燕感到欣慰的是,《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和《视力残障旅客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若干规定(试行)》指出,视力残障旅客可以携带导盲犬进站乘坐地铁、火车。
谢谢你,珍妮!只要思念还在,就不算离别。
冰天雪地里,有你们真暖!
2月末,雨雪冰冻天气席卷多地。冰雪中许多坚定的身影,毫不犹豫向陌生人伸出了援手,用善举温暖着寒冬。
在湖北,就有三位“少侠”一“推”成名。
2月22日有网友拍到,在湖北武汉洪山区浅水湾路到卓刀泉南路的丁字路口,三位少年化身“推车侠”,帮助过往打滑车辆脱困。寒风中,三个人从白天一直推到黑夜路灯亮起。
经过一番寻找,三位风雪中助人推车的洪山“推车好少年”很快被找到。他们是来自武汉市洪山实验外国语中学的袁德伟、卢佳旺和来自马房山中学的徐荆安。
孩子们回忆,“大概当天从下午三点半到六点半推了有二十多辆车。”目送车辆正常运行,三个小伙伴觉得“很有成就感”。
卢佳旺说:“帮陌生人推车的时候,最打动自己的一句话是,有一个年轻人摇下车窗说了一句‘感谢三位少侠’!”三人听到这句话,心里乐开了花。
正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
2月20日的北京,大雪纷飞。一位女生打不到车只能步行回家。路上,她偶遇一名热心的外卖小哥,对方明明不顺路却还是决定冒雪先送她回家。女生刚坐上车就忍不住落泪,“这个小哥当时已经不接单了,却送了我5公里”。
在山西忻州,一辆救护车被困雪中。一名男子看见后连衣服都来不及换,穿着睡衣就跑下了楼,开着自家皮卡将救护车拖到目的地。随后他再次返回,帮助其他车辆脱困。
冰雪严寒总会过去,春暖花开必将来临。只要我们携起手,困难便不再是困难,而是孕育幸福之花的养分与土壤。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网、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游新闻、湖北日报、咸宁日报、潇湘晨报、红星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