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布达佩斯国际马戏艺术节终身成就奖,孙力力:让杂技向世界讲出中国故事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高倩

2024-03-03 22:07 语音播报

文娱

在中国杂技团的一间办公室里,孙力力请学生们帮忙,抬出一座银色的大奖杯——手机镜头甚至很难将它全部收入画中,这份肉眼可见的沉甸甸的荣誉,是匈牙利布达佩斯国际马戏艺术节成立30年来首次颁出的评委团大奖,带领中国杂技团将其收入囊中的,正是创意总监孙力力。同时,孙力力获颁赛事给予的终身成就奖,是中国杂技界第一人。8岁登台表演,表演生涯长达50多年,斩获60余枚金奖……“终身成就,是对孙力力人生最恰当的褒奖。

不可能变成可能

很多人看杂技,觉得变化特别小。孙力力说。顶碗、顶碟、钻圈,观众们从小看到大,孙力力最想做的就是创新,改变杂技留给大家的印象,为此,她要拿出本行人都没在杂技表演中看到的技巧

上世纪90年代,为备战第四届全国杂技比赛,中国杂技团举办业务研讨会,讨论参赛节目。孙力力为排椅、花盘、顶碗、滚杯等6个节目画了十几张草图,其中,顶碗文活儿武演,要出手,演员不但脚上有碗,还要完成翻腾、抛接的动作;花盘加上了单手顶脚上起单手顶,看得在场所有人连连摇头。

不可能。顶碗教练立刻反对,你也是干杂技的,这边抛那边接,碗不都甩出去了吗?孙力力被激起了斗志:内行人都觉得不行,不是正说明可以出奇制胜吗?团领导想了想,当即决定让孙力力练花盘动作,顶碗节目也交由她负责。

孙力力演出剧照

把只存在于构想中的动作变成现实,孙力力没有参照,只能摸索。顶碗在不断失败、不断改进的循环中渐入佳境,演员们越来越了解找劲儿、给出反方向力的要点;孙力力一边盯着学员们排节目,一边见缝插针地找时间练功,哪怕再忙再累,每天也要练100多遍功,每遍功40多把单手顶,超高强度的倒立动作让她头痛欲裂,每每瘫倒在地板上,只能靠地面的凉气缓解,半个小时才勉强起身。

1995年,第四届全国杂技比赛在沈阳举行,《松鹤延年——顶碗》《蝶恋花——花盘》两个节目技惊四座,45岁的孙力力捧起金狮奖,热泪盈眶,由她创排演出的单手顶脚上起单手顶惊鸿一现,但由于难度太高,从此成为绝响。

《逐风者·男子集体车技》也是如此,从不可能的质疑声中一路走向了金奖的领奖台。传统的车技节目大多由女性表演,英姿飒爽,但最大的局限是车速较慢。要创新,孙力力就决心来次彻底的颠覆,演员全部换成男生,车技里原有的技巧一个不要,都换成新的!腰、腿、跟头、顶等杂技技艺极致展现男性的爆发力,车速最快能够达到26-28km/h,孙力力还设计了一个动作,让一串车子像风一样骑起来,一位演员逆向踩在骑行者的背上快速奔跑,疾驰如电,瞬间就能把观众的情绪调动至极点。

《逐风者——男子集体车技》

胡说,不可能成立。排练初期,孙力力又听到了反对的声音。起初,控制车速很难,差一点距离,车子便连续追尾,一摔就是哗啦一大片,前头的演员直接被顶出了排练厅大门。孙力力扶起孩子们,排练继续。她把队伍拆开,从两个人,再到4个人、5个人……一年后,节目最终成型时,骑车的19人加上空中奔跑的一人,达到了令人屏息的20人。

让世界看到最好的中国杂技

《逐风者·男子集体车技》一炮打响。202211月,在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杂技比赛中,它一举拿下杂技节目奖金奖;20231月,《逐风者·男子集体车技》亮相兔年央视春晚,跑背、人车对穿、背翻720°、背上前翻540°、站四节等高难技术如同现实版凌波微步20241月,在第十五届匈牙利布达佩斯国际马戏艺术节上,《逐风者·男子集体车技》从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节目中胜出,以绝对优势问鼎金奖第一名。

《逐风者——男子集体车技》

十几个评委亮出分数,全是满分。清一色的“20依次排开,孙力力下意识地没敢相信,她数次担任各大赛事评委,深知哪怕是拿金奖第一的节目,怎么也要扣个零点几分,现场担任评委团荣誉主席的中国杂技团总经理李驰也看呆了。更进一步,评委团决定将赛事成立30年来未曾颁出的最高奖项评委团大奖授予中国杂技团,孙力力则获得终身成就奖。漫天飞舞的彩带里,孙力力最先想到也最为自豪的是,我是一个中国人,这个奖项绝不属于我个人,而是对中国杂技事业的肯定。

李驰(左)与孙力力

杂技是最先走出去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一,40多年前,孙力力出国巡演,观众们好奇的眼睛从始至终就没有离开过奇怪的中国人。在土耳其,有人问,你们穿的鞋子不都是两层的花盆底吗?在南美,大家打量着他们身上整洁干净的的确良衬衫,跑来询问为什么不穿绿色、灰色的军装或中山装。

我们这一代人走出国门,既是宣传中国杂技,更是宣传中国的变化。孙力力说。一个个精彩绝伦的绝活,让外国观众看到了中国绵延数千载的历史文化,无言又有力地告诉他们,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昔年那个落后封闭的中国。

几十年来,中国演员在国际赛场上不断摘金夺银,中国杂技团已斩获70余个金奖,孙力力有时会听到国外的同行们感慨,如果中国作品缺席一届比赛,所有人会由衷觉得,赛事的竞争力和含金量都变低了,对我们杂技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如今,国内各类杂技团体已超过500家,未来,我希望世界上最好的杂技一定要来自中国,我们要做到最强,然后更强。

排练厅就是她的办公室

到今天,我认为车技这个经没有再去比赛的必要了。孙力力不会止步。新的灵感已经进了脑海,正如2004年,《十三人顶碗》节目捧回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金小丑奖后,孙力力坐车绕行在摩纳哥的山间时,已经构思着下一个节目。回望比赛的场地,她告诉自己,一个金小丑不够,她一定还会再回来的。

不断去追求,就是我最想做的事。孙力力说。技艺的赓续创新,离不开人才培养,1996年,孙力力转型教练,先后培养了250余名在国内外各大赛事中荣获金奖的演员。这位在国际杂技界响当当的大人物,到微信里变成最简单的、连头像都是初始灰色小人的孙老师。联系孙老师很简单,每天,她会待在中国杂技团,排练厅就是她的办公室。

学生们是我从小带起来的,我对他们有了解,他们对我有依赖,也相信我教学的准确性。有一次,孙力力在台下看演出,台上演员上排椅,孙力力直觉不对,立刻从观众席跑到后台,这时,椅子已经摇摇晃晃。往里靠,别动!孙力力一喊,如同一根定海神针稳扎当场,孩子立刻就像钉子一样一动不动,稳稳当当地演下了全程。

表演技巧、服装细节、临场心态……“早该回家当老太太的孙力力,还是喜欢给学生们操持一切。她用自己的人生见证着中国杂技的发展。小时候,孙力力的老师是旧社会走过来的人,每天早上被扒拉醒,就站到师父头上练功,一根蜡烛烧完了才能下来,师父打瞌睡,却动辄把徒弟打骂一顿。而现在,中国杂技早已迈入科学训练、面向世界并领跑世界的新时代,鲜花与掌声当前,孙力力却甘愿收敛光环,隐姓埋名,我热爱杂技,愿意为它奋斗,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在中国杂技事业中,我只是一个过客。


编辑:王金跃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