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忠光委员:推动课后服务从“常态化”走向“高质量”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武红利

2024-03-06 20:45 语音播报

热点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中小学课后服务功能定位面临“提质升级”新要求。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经济委副主任权忠光建议,建立健全课后服务监督评价机制,充实师资力量,推动课后服务从“常态化”走向“高质量”。

“教师和家长对课后服务的认知还存在偏差。”权忠光调研发现,一部分教师认为课后服务等同于课后辅导和看护,部分家长也将课后服务简单理解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制度和监督机制、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导致当前课后服务仍以学校任课教师组织为主,缺少艺术类、体育类、心理咨询类等服务,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权忠光建议,加强政策指导和宣传,提高课后服务认知,教育部门和学校共同建设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库,提供可学习、可借鉴的资源,加强教师课后服务相关培训,把课后服务内容纳入教师培训研修课程体系,提升教师对课后服务政策的理解和对学生全方位培养的重视。还应建立健全课后服务监督评价机制,规范开展相关工作。

在充实师资力量方面,权忠光建议,多措并举激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绩效工资分配、职称评聘和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还应引进符合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和专业人员开展多样化活动。

聚焦2024全国两会

编辑:高晨晨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