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7 07:09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
京津协同发展低空经济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长期关注京津冀地区的交通一体化和协同发展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他带来了关于加快低空经济发展的建议。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条长,涵盖了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服务保障等各产业,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据有关机构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0000亿元。吴仁彪认为,京津冀应该整合优势,抓住低空经济这个新赛道的发展机遇。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2月2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全国掀起发展低空经济的热潮。据我了解,有20多个地方把发展低空经济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我觉得天津和北京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还是很有优势的。”吴仁彪表示,北京市延庆区和天津市滨海新区都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布的首批13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在通用航空领域,天津既有直升机制造公司,也有无人机生产公司,产业基础好。
“坐落于天津的中国民航大学有三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与通用航空领域直接相关,2022年天津市在发展通用航空方面曾受到国务院的表扬。”他认为在发展低空经济领域,天津有研发制造和空间资源优势。
“北京有科技和人才优势,天津在空域方面有独特优势,海岸线长海洋面积大。可惜的是京津两地目前没能优势互补、加强一体化发展,未能形成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对此,吴仁彪建议京津两地在低空经济领域唱好“双城记”。“我有两个建议,一是两地错位发展,加强协同;二是将天津市滨海新区和北京市延庆区作为双引擎,加强产业链协同。京津冀正在编制航空航天产业链图谱,希望把京津两地合作发展无人机产业也纳入其中,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带动无人机产业上下游的发展。”吴仁彪表示。
在低空经济之外,吴仁彪认为京津冀在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上发展很快,建议三地在“软联通”上应该加强,更好发挥硬件设施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工商联副主席孟宪明:
提升京津冀轨道交通整体效能
“我经常往返于京津冀三地之间,十年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路上用的时间大大减少,三地同城化的概念逐步形成,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工商联副主席孟宪明表示。
2014年以来,京张高铁、京承高铁、京唐城际、津兴城际等6个铁路项目相继通车运营,河北连接京津的铁路达到23条,石家庄与廊坊、承德、沧州高铁直达,“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
“十年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结出丰硕成果,也对轨道交通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更高需求。”孟宪明委员表示,他在调研中发现,部分轨道重点工程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速,一些配套支点工程有待进一步补充,某些枢纽接驳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有些线路运送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轨道交通只有连接成网,才能产生最大效益,部分重点工程建设滞后,导致有些轨道项目不能全线联通。同时,骨干网络建成后,需要与之配套的支点工程对客源进行分流,提高其辐射作用。如京津城际在工程设计上预留了一些站点,但一直未能建设启用,不能有效覆盖这些站点区域的出行人群,不利于人员进行分流。
孟宪明委员也注意到,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换乘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枢纽,因缺乏客流信息共享等机制,这些枢纽的运力配置缺乏有效协调,易造成枢纽内人员过度集中。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三地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人员往来更加密切,仅廊坊每日进京通勤人员就有35万人左右,加上京津冀机场之间的人员流动等因素,环京地区人员流动规模将会越来越大。轨道交通作为大容量、低成本、绿色的出行方式,提升整体效能已经迫在眉睫。
孟宪明委员建议,应进一步发挥京津冀轨道交通密集的优势,深入挖掘运能潜力,提升整体网络效能,让轨道交通成为人员出行、商务活动的首选方式和主要载体,为京津冀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条件。
应强化骨干网络互联,重点推进城际铁路联络线亦庄至廊坊段、京唐城际西延等工程,促进已建成和在建城际铁路连线成网,形成便捷的通勤轨道交通网络,大幅提升通勤人员选乘轨道交通的比例,有效减轻城市内部交通压力,统筹推进区域人口、产业布局。
应加快支点工程补充完善,将城际铁路的配套工程建设提上日程,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增加和完善,打通连接重要站点的快速交通网络,实现城际铁路通勤功能的便利化、服务半径的最大化。
同时,加强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体之间的协作,解决运营数据互通、安检互信等问题,推动实现“一票制”换乘,提高枢纽换乘效率和质量。加强科学调度,深挖运力潜能,通过加密列车班次、增加在京津周边城市列车经停次数等,更好满足三地群众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