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依然吸金 跨国车企电动化转型放缓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08 09:55 语音播报

经济

尽管在中国市场、特别是国内新能源市场上有些丧失“存在感”,但跨国车企的全球影响力和赚钱能力仍然强大稳健。

近期,大众、奔驰、福特、通用、斯特兰蒂斯、现代等跨国车企纷纷发布2023年年度销售数据或财报,部分“失意”中国市场的跨国巨头营收与盈利仍然创下新高,高利润的燃油车产品是巨头们吸金的利器。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一些跨国车企的电动化转型计划也出现放缓趋势。

奔驰汽车。奔驰供图

多家跨国车企营收创新高

本月初,大众汽车集团发布2023年财报。数据显示,大众汽车集团2023年在全球范围内共交付924万辆汽车,仅次于丰田,同比增长11.8%;销售收入增长15%,达到3223亿欧元。

日韩车企这两年在国内市场上的日子不好过,其所聚焦的中低端市场被比亚迪、吉利、长城等自主品牌蚕食,份额大幅缩水,电动化产品更是“卷”不过国内日新月异的新车型。然而,从年终业绩来看,丰田、现代在全球市场的成绩单依旧亮眼。

丰田汽车集团2023年全球销量1120万辆,同比增长7.2%,连续4年位居全球首位。丰田预计,2023财年(截至2024年3月)的合并净利润将同比增加84%,折合人民币约2189亿元。现代汽车集团2023年财报显示,全球累计销量超730万辆,再次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现代与起亚累计营收折合人民币1.4万亿元,累计净利润折合人民币1284.7亿元。

美国方面,通用汽车去年净收入1718亿美元,同比增长10%;福特汽车总收入约1762亿美元,同比增长11%。欧洲方面,拥有标志、雪铁龙、克莱斯勒等品牌的斯特兰蒂斯集团去年营收1895亿欧元,净利润186亿欧元,同比增长11%;梅赛德斯-奔驰去年营收1532.18亿欧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145.31亿欧元,同比下降1.9%。

在这些车企的财报或销量数据中,“创历史新高”被频频提及。而细观其产品结构,燃油车产品依然是撑起盈利的主力。比如,丰田全球汽车汽车销量中,纯电动汽车占比不足1%;通用汽车纯电动销量占比仅为2.9%;福特没有公布纯电动车型销量,但财报显示其电动车业务亏损了47亿美元;近两年大举发力电动化转型的大众汽车,其纯电车型在集团交付量中的占比也只有8.3%。

巨头观望欧美电动化放缓

除了更为成熟的燃油车产品线所带来的高利润,欧美消费者拥抱电动车的热情下降,也促使跨国巨头纷纷放慢转型脚步。

近日,美国宣称将放宽“2030年减少尾气排放以及提高电动汽车销量”的目标。去年9月,英国宣布将“2030年燃油车禁售令”推迟到2035年执行。2023年年底,德国宣布为应对预算缺口,德国经济部提前结束电动汽车补贴,这个时间比预计提前了一年。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不仅欧美政府纷纷放缓电动化转型步伐,不少欧美消费者也受购车和用车成本影响而向燃油车倾斜。汽车市场调查机构JATO Dynamics的报告显示,从汽车均价来看,欧洲电动车平价价格为6.68万欧元(约52.1万元),美国为7.16万美元(约51.5万元),远高于中国电动车均价(约23.6万元)。

欧美市场对电动汽车需求的降温显然影响了车企的转型计划。去年12月,奥迪新任CEO高德诺表示,短期内将继续推广内燃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放缓纯电动汽车推出的速度。从去年至今年,福特不断削减电动化上的投入,包括减少产品产量、缩减投资、推迟工厂建设等。

近期,奔驰向投资者保证将继续改进其内燃机车型,到2027年将推出全新的内燃机车型阵容。不过该公司也重申新能源转型决心不变, 预计在2030年前新车销量中新能源车型占比最高将达50%。 在最新一份声明中,奔驰称,将采取一切必要步骤推进电动化,在战略上保持聚焦,同时保持灵活性;在不具备条件的市场,将继续带来电动化的内燃机车型。

押注未来中国持续发力新能源

尽管欧美市场趋冷,但中国市场依然火热。今年开年,比亚迪、特斯拉两大龙头企业打响车市新一轮价格战。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在国内市场推出的新能源新车型将达到106款,创历年之最。

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上,持续发展新能源的积极信号也在不断释放。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时对于央企新能源转型不及民企这一现状,直接“喊话”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和长安汽车三大央企,将对新能源汽车业务进行单独考核。

在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发展新能源是我国汽车产业换道超车的历史机遇,中国将持续成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新能源转型的主要增长极。目前,国内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持续提升,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40%。

不过,新能源并不仅仅意味着单一押注纯电动。在汽车流通协会专家王萌看来,当前纯电动车仍受限于成本高、存在里程焦虑等问题,车企普遍盈利难。近几年,插电混动、增程式作为新能源的“过渡产品”保持较高增长势头,已收获大批用户。此外,氢能汽车也是探索发展的方向之一。


编辑:赵语涵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