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09 22:17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

全力以赴稳就业 惠民生 促发展

3月9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紧紧围绕教育、就业、住房、传染病防控等民生热点,回应群众急难愁盼,释放出诸多利好政策。

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

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期盼?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答记者问时谈到,中国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到目前为止,全国一共有中小学幼儿园48.79万所,在校学生2.3亿人,教师1610万人。“我们用了2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义务教育普及之路,在世界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是第一个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的国家。”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怀进鹏说,所谓“扩优提质”,就是要把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提得更高,把优质教育资源的“蛋糕”做得更大,让教育发展成果和人才培养能力更多、更公平地惠及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真正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

具体怎么实现?怀进鹏表示,要从优化学校布局、增加优质学位、落实“五育并举”、教师队伍扩优提质、加强家校社协同等五个方面入手。他说,要推动建立县域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化监测和报告机制,更好、更合理地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着力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资源。还要持续改善中西部地区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质量差距,努力使群众认可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怀进鹏谈到,要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优质教材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大力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和充足的课间活动,注重劳动习惯养成,采取务实管用的举措着力解决“小眼镜”“小胖墩”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 全力保障重点群体就业

就业问题是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表示,过去一年,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我国的就业局势持续改善,保持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300万人,实现了预期目标。

从今年情况看,就业市场开局良好,企业开工复产、农民工返岗流动平稳有序,求职招聘活跃度上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康养护理、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服务业需求走高。王晓萍说:“做好就业工作具有许多有利条件,我们对保持就业趋势持续稳定有信心、有底气。”

谈到今年的就业工作,王晓萍说,将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全力以赴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具体来讲,今年将延续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的支持,大力培育数字经济、银发经济、绿色经济等就业新的增长点。同时,进一步加大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场地安排等扶持力度,释放创业带动就业潜力,并充分发挥6900多家零工市场供需对接作用,支持劳动者多渠道灵活就业。

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79万人。对此王晓萍说,将全力保障重点群体,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拓宽市场化渠道,优化全周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同时,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残疾人等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的治本之策。该如何施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从理念、机制、实施三方面作答。

在理念上,要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政府保障基本住房需求、市场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住房需求,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在机制上,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从要素资源科学配置入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在实施上,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下力气建设好房子,鼓励企业研发好产品、好材料、好设备,建造绿色、低碳、智能、安全好房子。“在新模式下,拼的是高质量、新科技和好服务。谁能抓住机遇、转型发展,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提供好服务,谁就能有市场、有发展、有未来。”倪虹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对于房地产市场,不能光看短期,还要看中长期。”倪虹说,从全国城镇住房存量的更新改造需求看,房地产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房地产市场是以城市为单元的市场,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倪虹说,城市政府要用好调控自主权,根据人口情况、供需情况以及保障需求,编制好、实施好住房发展规划。

房地产的难点是资金。“我们指导地方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按照‘一项目一方案’提出项目‘白名单’,一视同仁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倪虹表示,目前,全国31个省份312个城市上报“白名单”项目达到了6000多个。截至2月底,商业银行已审批贷款超过2000亿元。“对严重资不抵债、失去经营能力的房企,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的原则,该破产的破产,该重组的重组。”

城市更新 重点推进民生“里子”安全工程建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谈到对“稳步”二字的理解,就是“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如何落实好这项任务?倪虹说,一是抓“体检”,把问题找准。要坚持问题导向,从住房开始,到小区、社区、城区,查找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还要坚持目标导向,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体检找出来的问题,就是城市更新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是抓重点,解决问题。倪虹表示,要从民生工程、“里子”工程、安全工程三方面着手。在民生工程上,报告提出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加强无障碍、适老化设施建设。“去年,全国实施各类城市更新项目有6.6万个,完成投资2.6万亿元,这当中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惠及2200多万居民。今年打算再改造5万个老旧小区。”

在“里子”工程上,报告提出加快完善地下管网。倪虹说,今年将继续加大城市燃气、供水、污水、供热等老旧管网的改造力度,再改造10万公里以上。

在安全工程上,报告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倪虹说,今年重点抓两件事:一是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城市供水、排水、燃气、供热、桥梁、管廊等各类设施进行实时监测,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提升城市安全运行保障能力。二是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今年再启动100个城市、1000个以上易涝积水点治理。

应对传染病 将在全国所有市县建设基层应急小分队

回应疾控体系建设有关问题时,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说,国家疾控局成立以来,疾控体系实现了五个“更加”:监测预警更加灵敏、应急处置更加有效、技术手段更加先进、综合监督更加有力、科普宣教更加接地气。

王贺胜介绍,我国已建立健全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拓展形成了哨点医院监测、病毒变异监测、城市污水监测等10个子系统,为提前预判疫情流行态势,提早部署、有效应对提供了科学依据。全国已建成20支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未来还将新建5支“国家队”,并在全国所有市、县建设基层应急小分队,提高传染病应对处置能力和水平。我国还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平均报告时间从5天缩短到了4小时,并建立了72小时内快速鉴定300种病原体的技术体系。

目前重大传染病遏制情况如何?王贺胜透露,继消灭天花、消除丝虫病、脊髓灰质炎、新生儿破伤风之后,2021年我国又消除了疟疾,结束了这一重点传染病肆虐千年的历史。艾滋病、结核病、乙肝、丙肝、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麻疹、乙脑、流脑等疫苗可预防的多种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国际社会对“X疾病”高度关注。所谓“X疾病”,是由未知病原体引发可能导致全球大流行的传染病。“各国专家普遍认为,由‘X疾病’引发全球大流行的风险在持续增加。”王贺胜说,虽然“X疾病”发生很难避免,但由此引发的大流行是可以防范和应对的。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多渠道监测预警、应急预案、科学防控、群防群控体系,提升早发现、应急处置、科技支撑、疾病防控能力,“以准备工作的确定性,来应对传染病大流行的不确定性。”

民生主题记者会

编辑:曾佳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