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崛起中国影都
2024-03-10 10:5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从飞腾影视外景地落户到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设立;从接待影视剧组拍摄到半数票房亿元以上的国产大片出自怀柔;从北京电影学院落户到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6大研究方向中有3个与影视产业密切相关……一个个坚实的脚印记录了怀柔杨宋这片河滩地如何崛起为中国影都的不凡历程,记录着影视这棵幼苗在怀柔生根发芽到成长为参天大树的过程。

如今,中国影都已成为怀柔向世界展现日新月异变化的窗口,成为北京作为国家文化中心向世界展示魅力的平台,正在成为与怀柔科学城、国际会都遥相呼应的怀柔城市新地标。

从影视拍摄取景地到文化产业集聚地

以前,人们提起怀柔总是第一时间想到京郊明珠、一枝花、首都后花园等美誉,如今,人们再谈及怀柔,又多了不少新美称,中国影都就是其中之一。集聚影视及关联企业数百家、可提供道具设备租赁数十万件、吸纳专业在校学生数千人、引入数百家影视龙头企业和项目、累计接待剧组拍摄制作影视作品数千部……这就是怀柔对于中国影都的完美诠释。

栽得梧桐树,终引凤凰栖。1995年,飞腾影视城(星美今晟影视城的前身)正式落户杨宋镇,怀柔就此开启影视文化发展新篇。乘着影视文化东风,时隔两年,星美影视城落户该镇,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影视节目外景地和后期制作基地,从基地高仿的当铺、戏园子、王府、县衙里飞出了《倚天屠龙记》《京华烟云》《走向共和》《铁梨花》等众多优秀作品。

枝繁叶茂,再引凤来。2008年,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落成,全程提供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再到首映的全部生产能力,这也预示着怀柔影视文化发展进入加速期。

2014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同意在怀柔设立“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我区拥有了国内首个国家级影视产业示范区。一朵耀眼夺目的影视之花,经过多年的孕育,终于在怀柔这座山水之城华丽绽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端到高端,怀柔影视产业发展砥砺前行。2015年以来,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大影视产业发展力度,影视之花夺目绽放。远播的声名犹若四溢的花香带来了关联企业和配套服务项目的高速集聚。

到2016年底,示范区已集聚华谊、博纳、海润等影视及相关联企业400多家。影人酒店、百汇演艺学校、老爷车博物馆等功能项目,制片人总部基地等重大影视项目都陆续聚集到怀柔这片影视乐土,涵盖了影视创作、剧本策划、影视拍摄、后期制作、交易发行等影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快速壮大的影视产业势头强劲,被列入“十三五”北京市重点项目的孵化平台“影创空间”,也致力于吸引影视产业上下游资源集聚,为其提供创作、创新、创业的优质环境。

同时,怀柔本地还诞生了如外景拍摄、影视道具、演艺经纪等服务影视制作的周边企业。近年来,业内期盼的“拿着剧本来、带着影片走”模式成为现实,比较完善的上下游影视产业链已经可以提供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的全过程服务。

影视上下游产业一片热火朝天,不仅许多影人工作室相继落户中国影都,还引来了北京电影学院。2021年9月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建成投用,首批9个院系1400名师生入驻。2022年6月,国际影视摄制服务中心政务服务站试运营,作为全区唯一入选北京市“两区”建设第一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的重点项目,服务中心在2022年成功列入北京市“放管服”改革第一批“场景建设”清单。从小县城的影视城到国家级示范区,近年来,无数文化及相关企业来怀“安营扎寨”。仅2023年,我区新增文化及相关企业1000余家,实现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收入36亿元,增长7%。影视产业在怀柔这片沃土上,宛若一粒种子,茁壮成长,终于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如今,提及怀柔,不少人称赞它拥有了引领全国影视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

制片人总部基地0020地块文化娱乐街区项目有序推进,0023地块商业办公楼启动招商,星悦雅园共有产权房项目竣工,电影学院集体租赁住房建设完成并顺利签约,博纳基地改造项目基本完成,对外推出30万平方米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中影股份拟打造“中国科幻电影乐园”,08街区A地块住宅建设项目璟月林汐商品房稳步推进,加快推进08街区A地块内安平路、怀耿北路、和平北路三条支路建设……2023年,我区扎实有序推进影都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影都发展。

从电影节举办地到“来影都过周末”

2015年4月16日,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这是怀柔首次举办国际电影节活动。自此,北京电影节落户怀柔,每年在雁栖湖国际会都和中国影都举办开闭幕式及嘉年华等活动,进一步让怀柔影视产业蜚声海内外。

借助北京国际电影节这一盛大舞台,“中国影都”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产生了推动影视产业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强大磁场。高速发展的影视产业,聚集的不仅仅是关联企业,还撬动了会展、旅游等产业实现新的集聚融合式发展。我区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承办方,以及电影嘉年华活动的主办方,以这两项影视界盛事为窗口,充分展示了怀柔承办大型会展项目的实力。

每年电影节期间,我区旅游业借船出海,同样收获颇丰。策划电影嘉年华过程中,我区着力将影视元素渗透到旅游接待中,在促进影视与旅游互动上下足了功夫。电影嘉年华现场,影视名人效应、影视科技体验等让游客兴致高涨,电影主题的书籍、文具和纪念品销量大增。山水风光、文物古迹、民俗体验之外,影视元素为我区的旅游产业注入了新的内涵,让已经备受游客青睐的怀柔又绽放出时尚的光影魅力。第十六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第四届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与北京剧本推介会、2017北京春晚、央视2018跨年晚会的录制等大型影视类会议会展活动相继开展,经过不断积累和实践,会展与影视的联合创造的不仅仅是“国际会都”,还有对“中国影都”崭新的认识,怀柔真正成为了影视会展的新地标。

2023年4月22至29日,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成功举办,这是在怀连续举办的第9届,为世界电影注入一段北京春天的浪漫记忆,增添一抹活力澎湃的中国色彩。电影节期间,200余位中外影人和嘉宾踏上红毯,用跃动的心跳、不变的情怀连缀起新时代文艺创作的发展成果,将电影梦想汇聚成这座城市的星汉灿烂。

同一时间举办的电影嘉年华活动也格外吸引市民眼球。我区深化“电影+微旅游+慢生活”文旅融合路径,推出40个活动项目、100个活动内容,展映公益影片699场次,让怀柔在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实力“圈粉”,并带动提升了怀柔旅游、产品展卖、电影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为怀柔展翅腾飞提供了强大动能。电影嘉年华近百个沉浸式体验项目,全方位展示了区域绿色创新发展新成效。据了解,本届电影嘉年华中还植入了国潮市集、动漫电竞等内容,搭建春节贺岁档影片《满江红》街景、霍比特小屋等文化娱乐消费场景,提升影都花海、伴影良甜、星巢露营地等网红打卡地接待能力。电影嘉年华期间,中国影都核心区杨宋镇共接待市民游客17.2万人次,同比增长14.7%,拉动周边餐饮住宿实现近530万元收入。

有了休闲娱乐场所,美食当然也少不了。2023年,我区积极协调杨宋大槐树周边近50户特色美食商家,推出了影都美食打卡地图,深受游客喜欢,“来影都过周末”文化品牌魅力充分释放。同时,我区深化与北京电影学院、北京演艺集团合作,舞剧《五星出东方》、音乐剧《亦幻亦真》等文艺作品开放演映68场次,北京电影学院、中影基地等优质资源场景进一步面向社会开放共享,拓展影都时尚消费业态,真正让一个节扮靓一座城、发展一方经济。

此外,我区还推出了怀柔全域旅游数字地图,立足将“来影都过周末”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相结合,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在盘活各类资源的基础上,深挖文化元素、串联旅游资源,定制专属怀柔的全域旅游数字地图,以图标+短视频的形式实现资源展示、获取及推介三大功能。地图将游、吃、住、购等元素集于一体,分为胜景、食肆、客栈、伴礼及游辙等五大板块,数字地图共收录37处景区景点、58处特色优质餐饮美食、95家乡村民宿和精品酒店、93个区域优质农特产品、20条旅游线路,每月动态更新推荐内容,为游客到怀柔旅游提供了极大便利。

火爆的人气还促进了消费,催生了夜经济。我区积极营造“电影+微旅游+慢生活”的浓厚氛围,将影视与长城、高端民宿、雁栖湖等资源串联起来,不断挖掘消费潜力。2021年开始,北影节嘉年华夜场启动,不仅有灯光秀,还有夜间的文艺演出、主题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两届的中国影都发展论坛更是推进了招商引资,每届都会有大批影视文化公司现场签约。

“办好一个活动、盘活一座城、带动一个区域发展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理念。我们将继续高标准举办好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嘉年华、中国影都发展论坛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影视元素体现,吸引更多市民参与体验,增强‘来影都过周末’的虹吸效应。”区文促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说。

从单一的影视创作到科技为电影赋能

左手科技,右手影视,科学与影视融合实现行业赋能,是中国影都发展的新路径,也是未来中国影视行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我区坚持科技赋能影视产业,不断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对接工作,加强影视科技领域的技术攻关。中国影都作为怀柔科学城的近邻,有国际前沿的科研团队聚集,有丰富的影视积累和资源汇聚,积极与相关研究机构密切合作,在科学与影视融合方向开展了探索。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的专家为《流浪地球》剧本策划出点子,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的6大研究方向中有3个与影视产业密切相关,中影集团出品大片《金刚川》的制作管理已采用大数据支持下的制作管理模式……一个个科技赋能影视的成果,让人们感受到怀柔文化产业越来越科技化、数字化。

电影《流浪地球》上映后的半年,不少学生汇聚到怀柔科学城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参加公众科学日活动。活动中,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勇对《流浪地球》与航天知识进行了科普,揭秘了《流浪地球》中的小细节,学生们听完仍意犹未尽。

本次中国科学院专家们为在中国影都制作的电影《流浪地球》剧本出谋划策,有效架起了科学与影视之间的“桥梁”。这一举措也让科技界和影视界有机会沟通、了解、信任并合作,有效推动我国电影品质的提升。

“数字化建设”成果显而易见。目前已经完成拍摄的《长津湖》《安国夫人》等影视作品部分内容是用最现代化的数字技术拍摄的,这样的制作方式可以让影视制作周期缩短一半以上。

落地怀柔的爱奇艺影业,运用虚拟制作技术,15至30分钟便可自动进行所有角色拆分,做出人物关系图谱;楚天云影视数据中心运用高性能、统一稳定的大数据物理运算环境,可节省约40%的影视制作能耗。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硬科技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影视产业,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拥有亚洲第一的“大后期”制作系统,影视与科技的结合必将为全面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奠定坚实基础,推动我区文化产业走上快车道。

科影融合,为新形势下全面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突破瓶颈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我区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突破科学城统领“1+3”融合发展新格局,正不断构建影视特色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数字经济体系,形成独特的全循环发展模式。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积极与中科院、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等与影视产业相关的研究机构密切合作,推动数字制作、虚拟拍摄等文化科技融合企业、项目集聚发展。同时,加大服务力度,助力各文创园区优化产业布局,加强老旧厂房盘活招商,以影创空间、翰高产业园和中冀福庆等优质空间为平台,力促文化类、科技类重点项目落地,实现集聚发展。”区文促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说。

【end】

资料来源:怀柔报记者 张德荣

图文编辑:小南


作者:

北京怀柔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