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三饮”,揉“三穴”:春季养肝正当时!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11 11:36 语音播报

产经新闻

度过了春寒料峭的早春序曲,马上要进入姹紫嫣红的春的篇章。中医认为,春季对应的脏腑是肝脏,肝脏有春季一样的升发功能,在春季重视肝脏的养生,可以保证身体气血的充盛,阴阳平衡,为一年的身体脏腑功能做好能量储备。

对于“养肝”,北京和睦家医院中医科肖怡医生有话对大家说。

首先,要区分一下中医的“肝”和西医的“肝”的区别。

中医所讲的肝并不完全是指腹腔的一个实质性的脏腑,更多的是指一个脏腑的功能。

肝在中医里面五行属木,主动主升,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肝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等。

肝的功能主要为主疏泄,主藏血。所以肝可以调节情志,帮助消化,协调月经,参与代谢。​

​西医所讲的肝就是指腹腔的一个实质性的脏器。

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帮助消化,并且可贮存糖原,合成血浆白蛋白、纤维蛋白原、血浆球蛋白,还具有吞噬血中异物及细菌的功能,并可分解进入血中的有毒物质,所以肝脏是一个消化和解毒的重要器官。

中医讲“养肝”就是指帮助肝气在春天升发,使肝气不至于郁结于里。

从而避免肝气郁结导致的气机不畅、气血不调,以及因此出现的情绪激动,消化不良,月经紊乱等病患。​

民间有“春宜饮汤”之说,从养肝保健角度来讲,春天宜喝这“三饮”——

菊花决明子茶

功效:疏肝郁,清肝热。适合肝气太旺引起的烦躁易怒,目赤肿痛,目眵较多的人群。

做法:白菊花3朵,决明子3克,沸水冲饮。注意大便不成形的人群慎用。

龙眼枸杞粥

功效:养肝血,助体力。适合肝血不足引起头晕、目涩、乏力的人群。

做法:龙眼10克,枸杞10克,大米50克,熬煮成粥。注意糖尿病人群慎用。

红黄绿饮

功效:疏肝郁,健脾胃。适合肝郁气滞导致的心情压抑、喜叹息、两肋胀痛、乳房胀痛、月经先后不定期、食积不化的人群。

做法:取玫瑰花5朵(红)、麦芽10克(黄)、青皮5克(绿),沸水冲饮。

除这“三饮”外,每天只需5-10分钟时间,按揉身体特定穴位,就可以清除肝脏浊气、疏肝降火,养肝护肝双管齐下。下面推荐三个养肝护肝的黄金穴位。​

太冲穴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它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适度按揉刺激,可以疏肝泄气、肝火,缓解胸闷等不适症状。

位置:位于足背上,在大脚趾和二脚趾中间凹陷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压太冲穴,每次2分钟,一天一次,时间以上午为佳。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是脾经的经穴,但是肝经也从这儿通过。有养肝补肾,健脾和胃,利水消肿,调理月经,安胎止血等作用。

位置: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压三阴交穴,每次2分钟左右,一天一次,时间以上午为佳。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胃经的穴位,属合穴、下合穴,具有理脾健胃、补中益气、强身健体、扶正祛邪等功能。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压足三里穴,每次2分钟,一天一次,时间以上午为佳。

按摩、食养皆是锦上添花,春日养肝最重要的依然是“打好地基”——规律的日常生活作息。

不熬夜

首先,不要熬夜。《黄帝内经》曾说:人卧则血归于肝。意思是,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三点,全身的血液会流向肝脏来解毒,是养肝血的最佳时机。

多散步

其次,多出去走走,呼吸大自然清新的空气,看看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可以移情移性,舒发肝气,使气血调达。

​忌急躁

最后,调节情绪,勿急勿燥。中医认为,怒则伤肝,发怒、生闷气都易使肝气郁结,导致气郁化火。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肝火”,易引发血压升高、头痛、头晕、中风、神志不清等肝火上扬的症状。

所以,大家要学会释放,在遇到不满意或不开心的事情时,要勇于表达或向别人倾诉出来,不要把事情都放在心里,“郁”出来了,自然便不会“结”了。

祝大家“肝”净强壮,“肝”净漂亮!


编辑:王茗辉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