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企挑重担攻克关键技术难题
北京日报 | 记者 曹政

2024-03-14 06:47

热点

光量子计算机、可重复使用数十次的商业火箭、第四代半导体材料、人形机器人……这些核心技术突破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民营企业。

记者近日走访民营企业发现,全力奋战一季度“开门红”过程中,北京民营企业正发挥创新优势,挑战行业极限。一批关键技术领域的难题正在这些企业手中加速攻破,助力北京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解难题

新一代光量子计算机展现“最强大脑”

朝阳区将台路5号院,老厂房改造的产业园里有一家成立仅3年多的新企业——玻色量子。虽然很“年轻”,但其却在去年5月首发了第一代相干光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并行运算和模拟能力,目前已布局超导、光量子等多种量子计算技术路线。“相比超导量子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不需要零下270多摄氏度的条件,在室温条件下就能稳定运行,并可在较短期内完成工程化及产品化实现。”该公司CEO文凯解释,超导量子计算机占地约上百平方米,而相干光量子计算机只有几平方米。

相干光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超凡,堪称“最强大脑”。文凯举例,如果一位司机从故宫去中关村,导航软件会提供用时最短、最好走的路线;但如果有5000位司机同时走这条路线,那就很可能发生拥堵。因此,导航需要计算超过5000个变量的相互影响,来为每位司机提供能避开拥堵的最优路线。“这时候就得相干光量子计算机出场了,它的计算速度可以比常规计算机提升数十倍、甚至百倍。”

眼下,他正在和团队为两个月后新一代相干光量子计算商用机的发布而做最后验证准备。“上一代是100量子比特,而新一代则是数百量子比特,计算能力将大大增强。”他说,实验室内也完成了使用相干光量子计算机加速人工智能计算的关键技术突破,将有望解决算力“卡脖子”难题。

北京一直在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和关键领域技术攻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围绕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鼓励民营科技领军企业牵头梳理堵点卡点难题,将探索采用以奖代补、贷款贴息、首购订购等多种方式进行支持。

建生态

上下游联合加速破解芯片难题

实验室里,播下一颗氧化镓的“种子”便能迅速“生长”出半透明晶体。晶体经过切割、打磨等多道流程,便成了一张张如手机SIM 卡般的小薄片。晶体虽小,但价值上万元,因为它是功率芯片的“衬底”,后续芯片制造的一切动作都在上面完成。

氧化镓是备受关注的第四代半导体材料,前沿领域依旧有诸多关键技术需要攻克。“在氧化镓010型号衬底领域,我们已经率先在国内实现突破,单晶衬底尺寸已经超越其他国家,还正在挑战新的极限。”铭镓半导体公司董事长陈政委介绍,该公司手里握着50余项高质量相关专利。

就在这家公司周边两公里范围内,一个产业链闭环正在形成。铭镓半导体联合上游设备企业与下游器件企业联合研发,进一步孵化产业生产,实现从材料端到应用端的闭环,将尽快完成应用验证,形成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逆变器为主的消费端和以光伏风电发电储能为主的工业端的内需拉动效应。

“北京围绕前沿技术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鼓励民营科技型骨干企业联合上下游、产学研力量,研究提出前沿性、颠覆性技术问题需求清单。”相关负责人说,本市也正为民营经济发展打造高效协同产业生态,支持民营企业成为链主和产业链关键节点,鼓励创新链主企业和领军企业参与京津冀协同创新和产业链协作。

优服务

聚焦“钱、人、地”助力民企壮大

去年7月,见证无数航天奇迹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迎来了新鲜的“面孔”——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腾空而起,成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

这枚火箭来自于获得国内第一张民营运载火箭发射许可证的蓝箭航天公司。5年前,在同一个发射场,这家企业有意将中国首枚民营火箭——朱雀一号发射升空,但火箭发射后出现异常未能入轨。

此后,经过多年调整优化,蓝箭航天带着新型火箭重返轨道。就在2022年底,攻坚克难的关键期,经开区产业升级基金将首个项目投向蓝箭航天,1.5亿元的资金助力其后续火箭的研发和上马。

民营企业的发展难免经历起起伏伏,成长壮大的过程中,钱、人、地等要素资源都是重中之重。

为此,本市“端”出实打实的“惠企包”:“钱”的方面突出“普惠”,依托北京畅融工程、银企对接综合服务平台等多方资源,推出股权投资、股债联动、上市服务、多样化担保、首贷贴息等多种金融服务;“人”的方面突出“活力”,加大对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等区域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子女教育等支持保障,加大对民营企业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的评选认定、工作居留等服务力度;“地”的方面突出“弹性”,实行适应民营企业用地需求的产业链供地政策,支持各区对产业链关联项目涉及的多宗土地实行集中供应,深化产业用地弹性供地机制。

全力抓落实 确保开门红

编辑:胡德成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