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丨预制菜里还有没有“槽头肉”?
北京晚报 | 实习记者 孟雅檀

2024-03-17 16:24 语音播报

锐评

预制菜还安全吗?还能不能吃?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安徽阜阳多家预制菜企业用劣质槽头肉来生产梅菜扣肉的乱象,将预制菜食品安全问题再一次推上风口浪尖。

近年来,预制菜大行其道。无论是素菜还是肉菜,无论是甜品还是汤品,只要按照步骤操作,基本可以实现复刻。据《2023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5165亿元人民币,到2026年有望超过10720亿元。

在预制菜发展势不可挡的同时,预制菜暴露出的问题屡见不鲜,不少人对预制菜的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表示担忧。去年社会热议的预制菜能不能进校园、饭店酒楼使用预制菜是否应该告知消费者等问题,无不是消费者对预制菜质量的疑问。数据显示,2023年“预制菜”行业的行政处罚数量8419件,行政处罚企业数量7050家,裁判文书数量共14100件。此次预制菜企业使用劣质槽头肉为梅菜扣肉原料,更是预制菜行业无序发展的典型反映。

预制菜市场迅速扩容,该如何保障预制菜的食品安全?消费者并没有时间和精力,也欠缺检测手段去核验预制菜的成分是否安全,原料是否有安全隐患。种种问题,事关预制菜行业的发展未来,呼唤法律法规的明确尺度。预制菜产业正处于“风口”,诸多企业跟风而上符合市场规律。但诸多新产业的崛起历程表明,越是在粗放发展的竞争初期,越要抓好安全问题,不能慢半拍、拖后腿。否则,即便今后的梅菜扣肉预制菜里不会出现槽头肉,也难保其他菜品里出现槽头肉,或者其他什么不干净、不健康的东西。

预制必须“预知”,让企业预知生产的标准,保障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前的知情权,预制菜才会成为“明白菜”“放心菜”。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预制菜写入,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加快出台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明确预制菜定义、原料条件、生产加工、防腐剂添加、储存运输等关键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为预制菜溯源管理、使用告知、标识信息、维权处理提供遵循。据报道,预制菜国标报送稿已经出炉,最快半年内便会有结果,其中最大的亮点是禁止添加防腐剂,同时必须冷链运输。

守住安全底线,才谈得上健康发展。预制菜是食物,形式再怎么变,安全底线都不能突破。把预制菜行业里的“槽头肉”清理出去,从业人员规规矩矩经营,预制菜才能真正美味可口,香气扑鼻。


编辑:孟雅檀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