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8 19:55
“您的银行卡存在电诈风险,已被冻结止付……”接到银行来电,花店老板李先生有点蒙,但转而就想到自己刚刚完成的特殊订单——“有钱花”!司法机关介入查明真相,和李先生猜想的一样,正是这起特殊的订单把他卷入了电信诈骗的漩涡。18日,海淀检察院通报了这起涉新型电诈手段的案件。
不久前,经营着一家鲜花店的李先生接到一个订货电话,听对方声音,是个年轻小伙子。对方表示想要定制一份2万元的“现金花束”,送给女朋友——在玫瑰花盒内放入百元大钞,寓意女友“有钱花”。
这种创意礼品近年来较为多见,而且收费不低,加之这名顾客显然“挺有钱的”,李先生不敢怠慢,互加微信好友后,李先生根据对方需求为其推荐款式。最终,双方谈妥价格,对方在网上支付成本费、手工费、送货费等共计400元。
随后,小伙子称,自己正在上班,没时间送现金到店里,支付宝和微信也不方便转账,提议通过银行卡直接转账到李先生的银行账户,并由李先生帮忙取现后制作“有钱花”。李先生没有多想,本着“服务顾客”的宗旨,欣然应允,把自己的银行卡信息发送给了对方。
两小时后,短信显示银行卡到账人民币2万元。李先生马上到附近的ATM取现,回店后精心包装成“现金花束”,并由跑腿送货员送到了顾客指定的地点。
正当李先生想把成品照片发朋友圈宣传时,忽然接到了银行涉电信诈骗的电话。因为刚刚完成客户订单,李先生很快就想到那名未曾谋面的小伙子有问题,但等他再次联系这名顾客时,发现对方已经将自己拉黑。
司法机关介入后,李先生才知道自己被电信诈骗分子利用,通过“定花订单”当了他们犯罪的“钱骡”(帮助电信诈骗分子转移赃款的人)。检察官说,这也是一种新的犯罪“花样”,目的就是帮助电信诈骗犯罪分子接收并转移赃款。
检察官分析该种作案手段,定制“有钱花”的小伙,首先通过订单“拴住”目标,即花店老板,同时为此后送现金埋下伏笔;随后,以没空、不方便转账等各种理由得到花店老板的账户信息,成为赃款接受账户;待诈骗金额入账后,再由不明真相的花店老板帮忙取出现金,做出“花束”交到指定地点。至此,电诈所得赃款就被转移走了,而全程,不法分子都没有露面。
得知真相后,李先生既震惊又懊悔,他再次回忆了整个过程,也提出了一些疑点:自己一开口报价手工费较高,对方立刻答应,没有讨价还价;如今网络支付发达,对方竟然不方便转账,执意要自己的银行卡信息;而且,“有钱花”既贵重又浪漫,当事人既不参与设计,也不亲手“送花”,全程不露面也不符合常理……想到种种疑点,李先生大呼犯罪分子狡猾。
即便如此狡猾,狐狸也逃不过好猎手。目前,关联的几起案件的5名犯罪嫌疑人均已经被公安机关抓获,案件还在办理当中。
经核实身份发现,该5人小团伙中,3人系未成年人,另2名也刚满18周岁。经查,该5人因想挣快钱,经人介绍后加入犯罪团伙,在各地流窜作案,一方面和“上家”境外诈骗分子进行联络,一方面通过联系当地鲜花店下订单,通过上述手段,为诈骗分子接收并转移赃款。
检察官提醒,当前犯罪手法层出不穷,为电信诈骗分子提供帮助、洗钱、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类型多变,花样百出。鲜花销售、创意礼品行业经营者在接到涉及现金流转相关订单时要提高警惕、加以辨别,不要随意向他人提供自己的银行账户信息,对于存在明显异常需求的订单情况应主动上报公安机关,保障自身安全合法经营,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