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中小学生视力监测主要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并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摘录》。关于视力监测和近视防控,这些名词术语一起来学习——
视力
又称视觉分辨力,是眼睛能够分辨的外界两个物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视力是随着屈光系统和视网膜发育逐渐发育成熟的,0~6岁是儿童视力发育的关键期,新生儿出生仅有光感,1岁视力一般可达4.3(标准对数视力表,下同),2岁视力一般可达4.6以上,3岁视力一般可达4.7以上,4岁视力一般可达4.8以上,5岁及以上视力一般可达4.9以上。
正视化过程
儿童眼球和视力是逐步发育成熟的,新生儿的眼球较小,眼轴较短,双眼处于远视状态。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眼屈光变化最快的阶段,其发育规律表现为随着儿童生长发育,眼球逐渐长大,眼轴随之变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而趋于正视,称之为“正视化过程”。
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儿童到12岁后才由远视眼发育成正视眼。
远视储备量
正视化前的远视大多为生理性远视,是一种“远视储备”,可理解为“对抗”发展为近视的“缓冲区”。
远视储备量不足指裸眼视力正常,散瞳验光后屈光状态虽未达到近视标准但远视度数低于相应年龄段生理值范围。
如4~5岁的儿童生理屈光度为150~200度远视,则有150~200度的远视储备量,如果此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屈光度只有50度远视,意味着其远视储备量消耗过多,有可能较早出现近视。
裸眼视力
又称未矫正视力,指未经任何光学镜片矫正所测得的视力,包括裸眼远视力和裸眼近视力。
屈光度
屈光现象大小(屈光力)的单位,以D表示。
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聚集在1m焦距上,眼的屈光力为1屈光度或1.00 D。
通常用眼镜的度数来反映屈光度,屈光度D的数值乘以100就是度数,例如200度的近视镜屈光度为﹣2.00 D,150度的远视镜的屈光度为﹢1.50 D。
近视
屈光不正的一种类型,指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前的病理状态,其表现为远视力下降。
筛查性近视
应用远视力检查、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电脑验光或串镜检查等快速、简便的方法,将儿童青少年中可能患有近视者筛选出来。
当6岁以上儿童青少年裸眼远视力<5.0时,通过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等效球镜(SE)≤﹣0.50 D判定为筛查性近视。
等效球镜
等效球镜度(SE)=球镜度+1/2柱镜度。
如某学生球镜度数为﹢0.50 D,柱镜度数为﹣3.00 D,则该生的SE=+0.50+1/2(﹣3.00)=﹣1.00 D,即等效于﹣1.00D的近视。
视力表如何使用?视力如何统计?继续往下看↓
标准对数视力表
(GB 11533—2011)摘录
1 视力表使用方法
1.1 一般视力测定
按视力表一般使用方法,测出被检眼所能辨认的最小行视标(辨认正确的视标数应超过该行视标总数的一半),记下该行视标的视力记录值,即为该眼的视力。
1.2 低视力测定
视力不到4.0(0.1)时,可采用下列方法测定:
a)被检者直接走到远视力表前1m处,测得的5分记录均需减去校正值0.7(即表1中1m检查距离相应的校正值e),此时远视力表可测3.3—4.6(0.02—0.4)的视力;
b)被检者向远视力表走近至表1左侧所列某一检查距离时,测得的5分记录值加相应校正值e后即为其实际视力;
表1 远视力表变距校正表
2 视力统计
2.1 采用5分记录的视力可直接进行视力水平比较及视力平均、标准差、标准误、显著性检验等统计学处理。
2.2 所有小数记录、分数记录及视角、视标大小、设计距离等数值均不能直接采用2.1的方法进行比较、统计,小数记录可用表2换算后统计。
表2 小数记录折算5分记录
注:如被检者需在视力表前80cm处才能辨认4.0行视标,视力记为3.2;60cm处记为3.1;50cm处记为3.0。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疾控局联合也于近日印发通知,决定在2024年3月以“有效减少近视发生 共同守护光明未来”为主题,开展第8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通知作出六项部署,一起来看。
一是推进近视防控“六个一”试点。教育部命名的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市、区)结合近视防控改革试验试点工作要求,在中小学校、幼儿园部署开展“每班张贴一张标准对数视力表、中小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一次眼保健操、每月开展一次班级内视力自测、每季度开展一次近视防控科普宣教活动、每学期初开展一次专题部署、每年跟踪对比分析一次全校学生视力状况”等“六个一”近视防控试点,探索总结近视防控创新举措和有效方法。
二是确保中小学生课间正常活动。中小学校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到户外活动和望远,缓解视力疲劳。
三是深入开展近视防控宣传教育。各地教育、卫健、疾控等部门强化医教结合,医校协同,组织近视防控宣讲团、眼科和儿童眼保健专家,深入中小学校、幼儿园、社区开展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宣教活动和眼科义诊活动,大力普及科学防控近视的方法和高度近视的危害,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支持和指导医疗机构协助学校加强学生视力检查和咨询指导,指导视力不良学生及时矫治,做到近视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矫治。
四是开展中小学生视力监测。中小学校在宣传教育月期间开展1次视力监测,重点关注中小学生寒假返校后视力变化情况,及时将视力监测结果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五是严厉打击营销环节违法行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眼镜制配场所计量监管,深入开展近视防控相关产品质量执法,加大对近视防控相关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查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误导性营销宣传行为。
六是选树推广近视防控先进典型。选树并大力宣传一批近视防控先进学校和班级,引导学校和广大师生、家长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来源:微言教育
审校:陈晨、纪茹馨、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