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1 06:59
原标题:宜居雄安 阔步走来
北京向南100多公里,一座新城拔节生长。
春天的雄安,展现更蓬勃的生机。雄安站镶嵌在昝岗片区,每天迎接南来北往的乘客;容东片区写字楼、住宅楼林立,咖啡馆、便利店氤氲着浓浓烟火气;启动区雄安城际站、国贸中心、中化总部大厦的建设如火如荼,这些未来的地标性建筑激发着人们的想象。2023年,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
7年时间,雄安新区从蓝图加速变为现实,五湖四海的建设者成为“新雄安人”,人与城彼此见证、互相成就。
当地居民在新启用的雄安宣武医院门诊大楼就诊。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擦亮“雄安服务”品牌
由一片地,到一张图,再到一座城,殊为不易。雄安新区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作为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为做好承接疏解工作,雄安新区建立“指挥部+管委会+工作专班+综合服务中心”工作机制,开辟疏解服务“绿色通道”,设立综合服务中心,完善“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跟到底”协调服务机制,提供注册、供地、审批、建设“一条龙”“一站式”综合服务,全力服务保障标志性疏解项目高效落地。
“态度、时效、实效缺一不可。”新区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综合服务中心要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疏解单位,双周与疏解单位召开沟通协调会,收集诉求,高效、便利、顺畅解决问题。服务态度好的同时还要第一时间响应,重视实际效果,真正解决疏解单位和人员遇到的各类问题。
今年1月底,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员工咨询子女入学相关政策和流程问题,综合服务中心第一时间对接相关部门,迅速提供相关资料,随后形成子女入学资料包,并及时反馈。3月11日,中核环保(雄安)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咨询员工社保缴纳问题。综合服务中心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联系,当日给予企业明确答复。同时,综合服务中心把中核环保(雄安)有限公司纳入“直通车”联络台账,实现“零障碍”对接沟通,为提供贴心、暖心、舒心的高质量服务打下基础。
该负责人说,我们将持续发挥综合服务中心在疏解服务方面的“枢纽”“总台”作用,始终将“实实在在帮助疏解对象解决问题”作为工作宗旨和主线,以“高效办成一件事”“零障碍办好每件事”为重要工作抓手,主动、靠前、全面、精细、优质、快捷提供高质量服务,真正成为“疏解单位之家”“疏解人员之友”,擦亮“雄安服务”品牌。
北京援建增进民生福祉
早上7点多,李中秋把5岁的儿子送到雄安北海幼儿园后,来到北京建工雄安宣武医院二期项目上工作。李中秋现为项目物资部长,2020年3月,他与爱人来到雄安宣武医院项目,共同建设这座北京援建雄安的“交钥匙”工程。雄安宣武医院是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项目中规模体量最大的,承担着医疗卫生服务保障的任务。
2023年9月,雄安北海幼儿园正式开园,李中秋的儿子进入中班。从参与建设“一院”,到享受到“三校”的教育资源,李中秋非常欣慰,“从事建筑行业多年,走南闯北,感觉对家庭很亏欠,现在把孩子接到身边照顾,觉得很踏实。”
在雄安北海幼儿园,“北海之星”木船“驶”入幼儿园,成为孩子们玩耍的乐园;红墙色调、白塔意象,雄安北海幼儿园里的经典元素,与北京遥相呼应。前几天学校组织萌娃足球赛,儿子放学时给李中秋拿回一个奖品。无论是幼儿园的硬件,还是软件,李中秋都非常满意。
作为北京办学办医支持单位,北海幼儿园、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四中、宣武医院已分别与雄安新区签订委托办学办医协议,3所学校招收了首批疏解人员的子女入学,各项办学办医支持工作有序开展。此外,北京市六一幼儿院、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承担的对接支持雄安相关学校工作已进入第二轮,帮助更多当地学校和幼儿园提升办学质量。北京教育学院雄安教师培训基地日前在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挂牌成立,搭建起京雄两地教师共同学习交流平台,北京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正进一步扩大。目前,北京40余所学校、5所医疗卫生机构与雄安新区对接合作,助力雄安稳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京雄迈向“同城”时代
京雄高速全线通车,京雄城际贯通运营,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正高效聚集科技创新资源……有了交通动脉,人流、物流、信息流源源汇入雄安新区。与此同时,在“看不见”的诸多领域,京雄也正迈向“同城化”。
雄安政务服务中心2楼专门增设了京雄同城化专区,这里可办理社保医保、人事人才、雄才卡、劳动关系、就业创业等多项跨省业务。
一位北京疏解单位员工正在柜台咨询公积金事项。他了解到,在雄安购房,能向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贷款,贷款最高额度能够达到120万元。这让他在雄安安家落户的信心更加坚定。目前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全面实现“京雄同城化”。截至目前,已有150家疏解单位7025名职工在雄安新区缴存住房公积金,缴存金额达5.02亿元;北京中心已为120名疏解人员提供9597万元公积金贷款支持。
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审批改革组组长靳惠告诉记者,雄安在医保、公积金、人才激励等方面与北京标准衔接,京雄政务服务正在步入“同城”时代。目前,107项服务事项实现京雄同城化办理,3500余项北京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可通过“云”窗口实现在新区“跨区域无差别”办理。
因此,越来越多人才落户雄安,成为“新雄安人”。雄安新区还规划了多层次的生活圈——“15分钟”社区中心,配置公交站、中学、社区服务中心、健身区及养老区等;“10分钟”邻里中心,配置小学、社区卫生站等;“5分钟”街坊中心,配置婴幼儿服务设施、幼儿园、居委会、社区活动站及老人服务中心等。
一座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一座幸福之城,正阔步走来。
亲历者说
雄安体育中心等项目建设负责人方国良:
“眼瞅着新区拔地而起”
“去雄安?!”5年前,方国良接到去雄安新区建设安置房的通知时,对那片土地充满好奇。那时,雄安新区启动建设没多久,这对一名建筑施工行业的建设者来说,格外具有吸引力。
那一年,方国良所在的北京城建集团参与建设了雄安新区安置房,承担的建设标段包括住宅、商业、学校等120多栋楼的施工任务,总建筑面积更是超过140万平方米。
作为这个项目的建设负责人,方国良第一次踏上雄安新区时,目之所及皆是蕴含希望、等待开发建设的沃土。
雄安新区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他刚到的时候,所负责的项目周边还都是一片荒地;一年后,100多栋楼便顺利交房,是最早交付给居民入住的建设标段之一。
安置房建成交付后没多久,方国良便接到了新任务,转战雄安体育中心项目部负责施工建设。
对他来说,体育中心的建设需要面对的不只是体量大,更有技术上的重重挑战。作为雄安新区重要标志性建筑,雄安体育中心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北部,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三座单体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未来能够满足承办国际单项赛事与国内综合赛事要求。
体育中心以山水画卷中的“中华印”为设计理念,造型雄伟,彰显中华风貌,但这背后需要在结构体系上攻克诸多难题。“我职业生涯中许多个第一次都在这个项目上实现了,很多也是行业首次。”
其中造型最为独特、技术最为复杂的,就是体育场屋顶,巨大的屋盖钢网壳重达4700吨,对工艺精度、施工速度等都有要求。倘若采用零部件逐一提升、在高空中拼装的传统施工方法,高空作业量就会大增,施工时间也将延长。为此,他和团队尝试了“大跨异形钢网屋盖整体提升技术”,先在地面上把屋盖拼装完成,再将其整体提升到位。
提升之前,预制构件生产线上专门采用智能装备,保证焊接精度;提升过程中,实时监测结构是否变形。最终,历经56个小时才终于将结构提升至22米,从而在全国大型体育设施建设中实现首次应用。
与此同时,他在建设中采用了“大跨度拱构架”“双首层设计”“减隔震”等新技术,通过机器人智能制造、数字化三维模拟,高效精确设计,为建设的高品质高效率提供了有效保障。
随着这些难题一一破解,雄安体育中心即将在今年6月完工。“作为建设者,我眼瞅着雄安新区拔地而起,高楼林立。”方国良每天上班时都会路过曾经建设的安置房小区,有时候还会特意进去逛逛,跟居民聊聊。入住新房后的这几年,周边配套愈发完善。被居民点赞最多的,就是日常买菜购物很方便,真正住进了“15分钟便民生活圈”。
到雄安工作4年多,方国良逐渐习惯了两地奔波的生活。随着京雄高速公路、京雄城际铁路等相继打通,想家了开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两地的距离拉近了,心也就近了,北京与雄安的联系也会越来越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