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平“波浪路”让居民走“放心路”——上地东里第二社区睦邻议事厅“议”出民生幸福事
2024-04-04 10:2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之前这条路因为树根凸起非常难走,磕绊行人的事经常出现,现在修整完了多好,我们再不担心了,走起路来都踏实。”上地东里第二社区居民张大爷说。近日,记者走进升级改造后的上地东里第二社区,曾经凹凸不平的“波浪路”已大变了模样。如今,道路干净平整、标识清晰,车辆通行顺畅,赢得了社区居民和附近商户的称赞。

“波浪路”怎么治

议事厅里来商量

上地东里第二社区建于1998年,小区建成时,南北向主干道两侧人行道上便种有栾树,经过20多年生长,树根日渐凸起,靠近树池的地砖歪歪扭扭地翘起,挤压了本该平整的路面,从远处看去,就像“波浪”一般起起伏伏、高低不平,给居民出行带来安全隐患。同时,由于社区内停车位不足,年久失修的人行步道常常被停放的车辆挤占,让本就不宽敞的道路显得更加拥挤,造成居民出行不便。如何有效保障人行步道畅通、安全和舒适,成为社区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事项。

“咱小区的道路什么时候能翻修?”“小区里的老人很多,走这样的路很容易摔倒,建议尽快修整。”居民纷纷提出意见,希望尽快改变道路现状。

为将实事办进居民心坎里,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大家商量着办”议事机制组织居民协商,引导居民为小区“微改造”积极建言献策。“社区党委将居民的诉求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通过睦邻议事厅召开社区协商议事会议,邀请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物业共同协商人行步道修整方案。经过广泛征集居民意见,最终确定将修剪树冠、平整树根、更换地砖、加设隔离桩等提议纳入步道整治项目方案并上报街道。”上地东里第二社区党委书记黄艺介绍。

上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贵法告诉记者:“为推动社区修路项目的顺利落地,我们与物业及开发商紧密合作,共同筹集了资金。老旧小区物业收费偏低,经费问题等一度影响整治方案的实施,但通过多方努力,成功解决了资金问题,确保了修路项目的顺利推进。”

居民的烦心事,连着社区、街道及相关部门,多方参与形成合力,解决居民“急难愁盼”。上地街道统筹协调,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有序推进人行步道整治项目。为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施工前,社区居委会和物业工作人员在单元楼门张贴、居民微信群内发布施工公告,贴心提示居民施工时间、施工点位,为居民出行、停车做好提示。施工过程中,社区党委组织召开民主监督会,动员居民积极参与项目监督。

“放心路”怎么铺

齐心协力好事办好

“3号楼西北角有一棵大树没修,旁边的树木都修过了,施工队别忘了这棵树啊。”“6号楼东侧有棵树的树根拱起太严重了,能换一棵树吗?”“隔离桩能不能安软质的,不然老人小孩磕了可不好办啊。”道路整修过程中,居民们还就树冠修整、树根平整等提出建议和诉求,并提醒邻居注意出行和停车安排。

社区广泛听取居民建议,全面掌握情况,加强信息沟通,使得施工改造更顺畅。黄艺表示:“睦邻议事厅这个社区共治品牌形成以来,我们定期召开议事会,一个月收集一次居民对社区建设、社区治理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解决居民关心关注的问题。”

在居民全程监督、积极建言下,历时近两个月,项目顺利完工,60棵大树树冠修剪完毕,凸起树根全部修理平整,树根凸起严重的树种得以更换;近600米的步道重新铺设完成,人行步道变平坦了,路口的软质隔离桩和路边的围栏也加上了,规范了停车秩序,修整后的道路显得宽阔整洁。

“这事给大家解决了,心里特别舒畅!”“现在走起路来不用担心磕绊了,这条路现在多平整。”修整的是道路,消除的是隐患,温暖的是民心。走在新铺设的道路上,居民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上地东里第二社区修整南北向近600米的人行步道的过程,是上地街道推行居民议事机制成效的缩影。社区党委将继续以协商议事会议为载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将居民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持续推动协商议事成果充分转化,并大力引导居民参与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中来,不断增强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参与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记者 刘畅)


作者:

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