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0 08:54
加快推进新质战斗力增长
习主席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要更新思想观念,大胆创新探索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和运用模式,充分解放和发展新质战斗力。这一重要论述回应了军事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态势,为我军推进新质战斗力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质战斗力是军事领域最具革命性、颠覆性的因素,新型作战力量是赢得未来战争的“利剑”和“刀尖”,关系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主动。必须聚焦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着眼打赢未来战争,扭住新域新质这一关键,乘势而上,加快推进新质战斗力增长。
牵住思想破冰“牛鼻子”。观念不变原地转,思想一变天地宽。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的主动破冰,就难以有行动的有力突围。随着战争形态加速演变,要想充分解放和发展新质战斗力,关键是突破思维桎梏,破除守旧观念,勇于在思想上立新。部队各级党委作为备战打仗的领导力量,只有围绕生成新质战斗力,主动来一场思想上的破冰之旅,才能以思想上的解放拨开未来战争迷雾。加快思想观念转变, 就要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瞄准战争最前沿、紧盯新域新质作战需求,敏锐捕捉战争形态演变的新特点新规律,学会用创新思维设计明天的战争,用前瞻理念创新作战概念和战略指导,努力在日趋激烈的军事竞争中抢占先机。
跑出人才培养“加速度”。强军兴军,要在得人。恩格斯曾说:“当技术浪潮在四周汹涌澎湃的时候,最需要的是更新、更勇敢的头脑。”人才是战斗力生成的核心要素,高素质、专业化的新型军事人才是推动新质战斗力生成增长的重要支撑。当前,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群,正加速推进战争形态由机械化、信息化向智能化方向演变。现代意义的军事较量和战争攻防集中表现为新知识、新技术的比拼,最终落脚点则是具备科技文化优势的新型军事人才。可以预料,谁能在新质战斗力人才培养上领先一步,谁就能赢得制胜优势。因此,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加快提升军事人才的科技认知力、创新力和运用力,培养更多面向世界军事和科技前沿、面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高端人才;注重顶层设计规范人才培养机制,推开新兴领域集优统训、新质力量预置精训、新特岗位联动合训的路子。要把新域新质作战需求贯穿人才培养全链路,使人才建设的“准星”始终对准新质战斗力生成的“靶心”。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和使用相结合、相促进,敢于在实战平台、吃劲岗位上摔打磨砺人才,引导其在新兴领域的实践探索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驱动科技创新“助推器”。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任何一支变革图强的军队,都涌动着奔腾不息的科技“洪流”;任何一种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都经历过凤凰涅槃的创新“阵痛”。打造新质战斗力增长极,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赋能。“科技是核心战斗力”。一定程度上说,有了科技优势,就能拥有战场胜势。这要求我们在新质战斗力生成中,必须把科技创新这个引擎全速发动起来,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基点,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太空、深海、网络、无人智能等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建设。基层部队作为科技运用的末梢,是培育科技创新种子的沃野。要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树立“众创意识”,采取团队协作、集智攻关等方式,不断实现战斗力质的提升。科技创新只是手段,根本目的还在于能打仗、打胜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前沿科技充分应用于军事斗争准备实践,依靠技术赋能,创新训法战法。要加强模拟化、网络化、对抗性手段建设,探索“科技+”“网络+”等训练方法,大幅提高战备训练科技含量。仗要联合打,兵要体系练,要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促进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嵌入联合作战战斗力链条,深度融入联合作战体系,推动新质战斗力建设加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