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1 20:59
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动能。日前,海外权威机构PYMNTS最新发布2月份全球购物应用榜单,其中显示了跨境平台SHEIN已经连续七个月位列排行榜首位,不仅跑赢了许多海外知名企业,在国内的跨境电商平台中也居于领先地位。
SHEIN的飞速发展得益于数字经济趋势下电子商务和跨境贸易融合加速,也得益于它本身十年如一日地对传统供应链的数字化提升进程。在自营品牌大获成功的基础上,从去年9月SHEIN开始深化其平台模式,持续推进“500城产业带计划”并与诸多产业带达成了密切合作。据统计,从2021年以来,SHEIN平台目前已覆盖全国300多个不同城市产业带,尤其过去半年以来SHEIN平台产业带“出海”计划加速推进,利用技术创新的柔性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和一站式“出海”赋能服务体系SHEIN持续助力更多产业带打造“出海”新质生产力和品牌力。在这场模式融合的发展契机中,越来越多厂商通过复制SHEIN自主品牌的“小单快反”生产诀窍,以及借助SHEIN平台在海外的多元化销售渠道,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和实现了孵化自主品牌。
据悉,近来为带动卖家群体长久可持续的发展,SHEIN再度加码强化“新优商”扶持力度,推出“新商90天成长特训营”和“优商扶持计划”,推进卖家高质量“出海”进程。
当前形势下,中小制造业厂商借助跨境电商完成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跨境电商也在借助鼓励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品牌化经营。由此,“跨境电商+产业带”显然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崛起的关键力量之一。
“小单快反”拓宽企业品牌“出海”通路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支撑。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传统制造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人口红利让劳动密集型产业以代工厂形式加入了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国传统制造业逐渐成长为“世界工厂”。
然而随着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以及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传统生产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市场情况。
是瓶颈,也蕴藏着机遇。SHEIN的选择是先将数字信息技术和先进生产技术引入生产线,探索并规模化应用了“小单快反”的柔性供应链,形成了自身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模式。
在柔性供应链中,SHEIN能够通过数字化工具实时分析跟踪全球时尚趋势,并利用实际市场需求预测销售和控制生产,通过线上的数字化工具实时同步各供应商。
相比于传统的生产模式,柔性供应链非常灵活。波士顿咨询公司在《敏捷供应链:时尚行业竞争优势新源泉》中提出,品牌可以借力数字化生态和工具快速做出决策,实时平衡产品供应与消费者需求,从而提高正价售罄率,增强价格竞争力,同时减少损耗浪费。
这种变革显然为SHEIN在海外市场上赢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在消费端,SHEIN收获消费者的喜爱。根据市场分析机构data.ai发布的《2024 移动市场报告》显示,SHEIN 2023年再次位居全球购物类APP下载量冠军, Amazon、Aliexpress 等电商巨头分别位于2023购物类APP 下载量第三位和第九位。
“SHEIN掌握了技术、系统,有能力让这套体系更广泛地应用在时尚产业中,并进行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成为行业的领跑者。”业内人士认为。
柔性能力裂变,SHEIN赋能产业带卖家创新升级
然而,“中国制造”想要全面打开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无法只依赖某些企业,而是需要依靠国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起组团“出海”、生态“出海”。
2023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鼓励各地方结合产业和禀赋优势,创新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带动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出口。
政策的鼓励下,头部企业带动上下游供应链协同发展,带动更多传统产业组团“出海”成为制造业升级转型的方向之一。于是SHEIN柔性供应链的经验也形成了裂变,许多中小厂商开始接触到了“小单快反”的诀窍。
在浙江义乌,卖家周云斌发现,当地的很多工厂的常规同类产品订单往往要1000件起订,这种情况在义乌小商品产业带,甚至更多传统产业带内都较为常见。在传统的生产模式里,家居等产业的供应链链路长、环节多,设计开发、工厂生产和销售渠道之间常常是信息“孤岛”,对于产品销售的捕捉滞后,然而大单生产又使得厂商无法及时调整产品的样式和产量,从而带来积压库存和生产浪费。
但是,周云斌找到了控制成本的方法。随着与SHEIN合作的深入,周云斌逐步掌握了SHEIN式的“小单快反”的诀窍:前期先测款,后面根据市场销售反馈来调整和安排后续生产。因此,周云斌的工厂通常生产200-300每批次的订单,将市场需求和供给更加精准地匹配起来,“减少浪费,整体算下来省不少。”周云斌表示。
而成为SHEIN卖家后,对于质量、履约、成交情况评估良好的“优商”,SHEIN还会给予更多的资源支持,包括增加上新额度、增加营销活动商品、进一步缩短账期、专属客服服务,甚至给予一定的新品流量倾斜,以加速卖家产品的孵化和销量提升,帮助卖家提升经营效益。同时这套体系也有助于卖家进行自我诊断,更高效地组织生产运营。
对此,在长三角地区深耕派对用品多年的孟周很有发言权,从“小工厂”到拥有自己的“现代化大工厂”,在与SHEIN的合作中仅仅花了三年时间,孟周就实现了从“零”开始到年销4500万元的惊艳成长, 并且将2025年的目标定在了7000万。
同样受益于SHEIN平台势能的还有泉州的鞋类、南通和诸暨的纺织品、台州的眼镜,河北的女包……产业带企业迎来数字化“蜕变”的丰收期。
如今,SHEIN的“出海”理论已经走出了服装领域,向箱包、服饰、内衣、小商品、玩具、鞋类、饰品等产业带延伸,帮助卖家“出海”的同时也带动着产业带结构的数字化升级。
以品牌力提升“中国制造”国际形象
制造企业“抱团”出海并不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终点。进入新发展阶段,提升中国企业的影响力甚至是品牌力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共识。
一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提出要“支持外贸企业通过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拓展销售渠道、培育自主品牌”。 “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也被列入了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中。
而另一方面,“出海”的中小卖家自身也切实存在着发展品质和品牌的需求。例如,箱包卖家常若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能不能以独立箱包品牌的姿态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呈现自己的理念。而通过SHEIN“出海”她的愿景达成了满足。常若然可以根据SHEIN团队的赋能重新调整品牌内的产品组合,同时做稳健的积累和勇敢的探索,让产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要。与此同时,她还设计了品牌的包装、挂牌标签,轮流邀请不同的摄影师和模特来打磨产品的视觉呈现。“做品牌的概念不一样,工厂可能只关注制造环节里的质量和效率,但品牌是一种体验的塑造和心智的影响,用产品把来自中国的设计的故事讲好,才是品牌的意义。”常若然表示。
SHEIN对海外消费趋势洞察的支撑,也让李瑞耕耘了十年的晋江老鞋厂迎来了“第二增长曲线”。去年5月李瑞在朋友推荐下开起了SHEIN店铺,就冲着一句话:“0基础也能做,自有工厂还更有优势”。SHEIN的赋能让李瑞这样的“鞋靴老专家”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海外爆款的研发中。 “国内国外对潮的看法其实有差异,有时候国内的款式反而过于前端,这时候就变成了我们在引领一部分人群的潮流,挺有意思。”李瑞的爆款产品之一便是由他自己涂鸦设计的嘻哈风运动鞋。
“SHEIN平台对我们提升质量和发挥创意的支持和帮助特别大,也都是我们想要做的,在SHEIN上质量越高越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质量、创意和品牌,这些正是我们这种十年工厂发展到现在,亟需升级换代的必经之路,SHEIN推了我们一把。”李瑞说。
伴随产业带商家入驻热潮,产业带卖家通过SHEIN平台打开新的销路,完成品质与品牌升级;而SHEIN平台上的这些中国制造优品也成为全球时尚消费达人的挚爱心选,这是典型的双向奔赴。
在如今的市场形势下,凭借数量赢得市场已经无法满足全球贸易格局变化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进入新的阶段,发挥品牌经济的引领作用,让更多的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才能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的目标。
政策东风频吹,“出海”大有可为。业内认为,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道路上,需要更多如SHEIN一样的平台和企业,帮助产业带中小厂商打造自身的特色“出海”道路,帮助中国走出去的品牌占领国际市场,促使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