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个恢复重建项目加速推进中
2024-04-11 21:1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去年夏天,“23·7”极端强降雨中,门头沟、房山等地区的公路遭受了严重损坏。目前,按照“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灾后道路恢复重建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近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批复108新线高速公路和涞宝路新线高速公路等两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发改君了解到,这两条高速将采用“平急两用”的思路建设,有利于整体提升西部山区路网安全韧性水平,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具体如何规划布局?和发改君一起了解项目详情吧~

惠及沿线30余万居民



108新线高速公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位于房山区西部山区,东起京昆高速,西至京冀界,全长约60公里,串联房山区阎村镇、青龙湖镇、城关街道等9个乡镇。

按照高速公路标准建设,机动车道两上两下,全线桥隧比约84.8%,设置互通立交9座,同步建设服务区、养护工区、交通、绿化等附属工程。



涞宝路新线高速公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位于房山区西南部山区,东起京昆高速,西至京冀界,全长约30公里,串联房山区大石窝镇、张坊镇、十渡镇等3个镇。

按照高速公路标准建设,机动车道两上两下,全线桥隧比约83.3%,设置互通立交4座,同步建设服务区、养护工区、交通、绿化等附属工程。

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发改君了解到,两个项目均已纳入北京市2024年重点工程,预计2024年6月开工建设,力争2027年底前建成投用。

打造京西“三横三纵”主通道格局

未来,首都西部山区将着力构建“三横三纵”生命安全干线通道体系,此次获批的108新线高速、涞宝路新线高速即为其中的“两横”,道路设计进行了充分优化——


突出“平急两用”

通过互通立交、隧道洞口、桥头梯道、临时便道等连通沿线乡村,实现紧急状态下交通快速集散;同时,通过养护工区、服务区、停车区预留应急救援场地,加强首都西部山区抗灾救援能力。


保障行车安全

隧道洞口、桥区、陡坡路段等采用防冰冻沥青路面,防范雨雪等恶劣天气,确保车辆通行安全。


践行环保理念

严格落实“零弃方、少借方”理念,隧道出渣循环利用;合理选择隧道洞门型式,在隧道出入口采用生态边坡,减少对周边山体扰动。


建设智慧高速

在服务区、养护工区等房建屋顶、路基边坡、路侧声屏障等使用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并按照“应设尽设”的原则,在服务区、养护工区等停车场同步配建充电设施,推动智慧化升级,强化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两个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首都西部山区防灾减灾能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带动房山区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

发展北京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