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2 10:10
当地时间4月11日,美国总统拜登与日本、菲律宾领导人首次举行三边峰会。美媒报道称,会谈的中心议题是“针对中国集体展示三方海上力量”。4月8日,美英澳三国防长在一份最新的联合声明中宣布,正考虑同日本就“奥库斯”(AUKUS)安全框架第二支柱的先进能力技术项目进行合作。《日经亚洲》立刻跟进报道,认为这一框架实际上“旨在对抗中国崛起”。
日本究竟想要干什么?日本加入“奥库斯”,是否会威胁台海局势?会对地区局势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岸田文雄的如意算盘能成功吗?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刘江永在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知事会客厅”直播节目(回放)中分析称,通过加入“奥库斯”,日本可能从中得到两点好处,一是可能在核潜技术方面分一杯羹,二是其战略触角有机会从东北亚伸向东南亚。日本正在努力突破战后那些制约其发展和使用军事力量的国内法律和政治舆论,以使其成为一个“能打仗”的国家。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表示,从潜在影响来看,“奥库斯”可能会对台海局势产生有针对性的影响。虽然“奥库斯”核潜艇项目在澳大利亚,但实际上它可以实现对台海和南海的远程军力投射,尤其是利用核潜艇等远程武器的战略价值,美英澳日心知肚明。
日本难以“两条腿”都迈进“奥库斯”
知事:日本为什么想要加入“奥库斯”?日本能从中得到什么切实利益?
刘江永:从“奥库斯”三边安全机制成立开始,这一体系主要由以美国为首、包括英国和澳大利亚在内的盎格鲁—撒克逊国家构成,被视为彼此间最信赖的安全体系之一。日本表达了加入该机制的愿望,希望在现有盟友基础上联合更多“同志国”应对中国,这一点不是揣测,而是白纸黑字写出的事实。
日本可能从中得到两点好处。首先,从长远看,“奥库斯”是为了给澳大利亚造核潜艇,这是一个关键的武器,存在核扩散的风险。通过与澳大利亚的合作,以及有望加入“奥库斯”,日本可能在核潜技术方面分一杯羹。
第二,日本的战略触角有机会从东北亚伸向东南亚。澳大利亚和英国是美国盟友,他们在美国的东亚西太平洋战略中属于“南锚”,而日本是“北锚”,如果日本加入“奥库斯”,这两个锚地南北相连,日本军事投放的距离和战略纵深就可以延伸到南海,并可拉拢“奥库斯”成员国在台海、东海对中国形成钳制,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支点。
然而,问题在于,尽管美日是盟国,但由于日本曾经受到美国原子弹的轰炸,美国对日本仍心存芥蒂,担心日本拥核后可能会削弱日美同盟的依赖,甚至进行报复。因此,美国在核共享和核潜艇技术等问题上对日本留了一手。
因此,日本难以“两条腿”都迈进“奥库斯”,“奥库斯”第一支柱明确拒绝日本加入,但日本加入第二支柱完全有可能。
对英美澳来说,这样做有利可图。日本在军事方面,尤其是在反潜声呐、人工智能、超音速导弹等领域拥有自身的一些技术优势,甚至在某些方面领先美国。“奥库斯”的第二支柱将包括反潜等潜艇的攻防作战合作等,这在未来二三十年的南海、东海、台海的制海权、制空权争夺,将成为最具有战略意义的多国联合作战领域之一。
"奥库斯"或对台海局势产生针对性影响
知事: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3日在华盛顿表示,“奥库斯”有可能让多个国家的潜艇密切协调行动,远距离投送常规弹药,“这在各种情况下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包括台海局势”。日本加入“奥库斯”,是否会威胁台海局势?
项昊宇:从潜在影响来看,“奥库斯”可能会对台海局势产生有针对性的影响。
首先,“奥库斯”矛头所向是美国对外战略的需要,其重心在所谓的“印太地区”,主要竞争对手是中国,而非俄罗斯。因此,美国将同中国进行大国竞争作为其战略的主线。在军事上,美国主要关注围堵、遏制和打压中国,其中台海和南海是其非常重视的战略抓手。
虽然“奥库斯”核潜艇项目在澳大利亚,但实际上它可以实现对台海和南海的远程军力投射,尤其是利用核潜艇等远程武器的战略价值。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都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从长远的战略目标来看,美日致力于阻止中国统一,维持当前的两岸分裂局面,这符合其地缘战略目标,他们会想方设法去实现。
从这个角度来看,最近日本和美国在日本国内西南方向,包括冲绳的一些离岛上的军事部署,以及与菲律宾加强军事安全合作,还有加强与澳大利亚的“奥库斯”合作,都是在中国周边布局,旨在打造多个战略支点。目的是一旦台海局势发生变化,能够迅速有效地介入,阻挠两岸统一进程。这是美国和日本围绕“奥库斯”的共同战略需求,也是我们需要高度警惕的。
日本正努力成为“能打仗”的国家
知事:日本最近动作频频,先是首相岸田文雄访美,美日借此机会对《日美安保条约》进行最大规模升级,又有美日菲三方峰会、美日澳菲四方军事演习,并预谋加入“奥库斯”。日本到底想干什么?
刘江永:首先,日本正在竭力突破二战后那些制约其发展和使用军事力量的国内法律和政治舆论,以使其成为一个“能战国家”,而非所谓“正常国家”。日本已开始雄心勃勃地加快类似明治维新后针对邻国的“富国强兵”步伐,强化日美同盟,扩大“同志国”合作,谋求地缘战略优势,对华形成多边军事威慑,目的是重振130年前甲午海战之雄风,最终再度战胜中俄两国,与美国合霸亚太。
其次,目前日本外交与安全的决策逻辑主要信奉权力政治现实主义和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认为国家利益就是获取、扩大和显示本国控制别国的权力;从地缘战略看中俄是“大陆国家”,日本作为海洋国家必须与美英等海洋国家结成联盟,甚至把中国的台湾省也纳入其“自由开放的印太”网络,才能在东亚地区取得主导地位,阻止中国大陆统一台湾。
第三,日本决策者的逻辑思维与中国迥异。日本民族很重视细节和在具体问题上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日本决策者不像中方那样重视从两国关系大局和两国根本利益、共同利益出发,考虑如何处理具体问题,而是习惯于如何为实现具体的既定目标和单方获益而制定及实施对华战略。近10多年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战略运作即证明这一点。这也是权力政治现实主义的典型表现。
知事:岸田文雄在CNN7日刊发的专访中宣称,在目睹俄乌冲突、中东和东亚地区的紧张局势后,“我们面临一个历史性转折点”。按照岸田的说法,东亚国家周边的安全环境“严峻而复杂”,日本高级官员和右翼媒体也炒作日本处于“二战以来最严峻的安全环境”,因此日本政府作出“从根本上巩固国防”的决定。您如何评价日本的这种说法?
项昊宇:从主观角度看,岸田政府正在推动前所未有的强军扩武政策路线,突破了日本战后的和平宪法及其他制约因素。
然而,这一政策在日本国内面临着财政上的阻力,因为要将军费翻倍。日本经历了30年的经济停滞,国家财政已经债台高筑,每年都在不停地发债。岸田政府为了增加防卫开支,必须要增税,去年引发了日本民众的强烈反对,导致这一议题被搁置。未来,岸田文雄要继续推动这一路线,必须要征得国内民众的支持。
为此,岸田政府正在利用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维权行动来渲染、煽动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他声称日本面临着来自中国、俄罗斯和朝鲜的三重威胁,试图制造一种恐慌和危机的意识,以此为他的政策行动寻找借口。
客观上来看,日本是一个岛国,危机意识浓重是民族的性格。日本历史上走向军国主义道路,同现在的情形似曾相识。当时日本也在渲染面临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沦为殖民地的危险,同时,这也是日本谋划侵略中国的借口。
日本的战略文化观念是海权思维,始终认为作为一个缺乏战略纵深的海岛国家,国家安全隐患来自大陆。因此,在日本看来,中国的发展崛起对其生存安全和发展构成了挤压和威胁,这种认知与其民族性格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一些日本人对中国的崛起感到恐惧,他们不愿意看到中国强大,也不愿意看到两岸统一。因此,他们希望与美国等盟友联合,在军事、经济、产业、供应链以及先进技术等方面围堵中国。
日本成为了中菲之间的变量
知事:岸田文雄此次访美的如意算盘能打响吗?
刘江永:这次岸田在访问美国期间受到了高规格的国宾待遇,也成功让拜登对日本的国家安全战略以及发展军备的计划开了绿灯,这对岸田政府非常重要。
今年是日本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实施的第二年,日本政府每年要根据这个计划大幅增加防卫费,用于制造和部署1000枚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的巡航导弹和超音速导弹等,以及向美国提前购买400架F35战斗机,以此打造日本的所谓“反击能力”,即增强日本对敌国境内导弹基地及指挥中枢先发制人的进攻能力。日美通过这些举措转变着过去单方面依赖美国保护的同盟模式,将美国单方面保护日本的防御型同盟转变为联合承担攻防作战的攻守同盟。尽管目前日本还会受到宪法的制约,并且面临来自国内的一些制衡,但岸田访美使日本的扩军计划和安全政策再度得到美方支持。岸田可能借此设法平息国内反对声浪,力图挽回下跌的支持率。
岸田政府此次访美的另一个重要看点是,美日菲三国的首次三边峰会。美国和菲律宾作为盟友,与日本进行这样的三方对话,意味着一种“美日菲对抗中国”的战略新格局的形成。在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日本根据其国家安全战略不断与菲律宾等国加强合作,在涉及中国的领土、领海争议时,今后美日菲等国可能集体给中国出难题。
日本通过向菲律宾提供装备援助、海警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协助菲提高海上保安能力,并提供对中国实施海空监视的雷达站。目前菲律宾只有28艘海上保安舰船,均来自国外。其中来自美澳的各8艘,而日本则在安倍再度执政后的2013年以来提供了12艘。日本还拨款设立起官方安全援助项目(OSA),并将菲律宾作为首批重点援助对象,不断提供日本的装备。目前,日本已成为菲律宾最重要的海外靠山之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菲律宾撑腰鼓气,使菲律宾在面对与中国的海上争端时有恃无恐,脾气大涨,姿态强硬。再加上美英澳等国的支持,进一步鼓舞了菲律宾对中国的挑衅的气焰。
但总体上看,目前菲律宾在海上与中国的对抗中,实际上是与日本站在同一阵线上,而且在中菲海上对峙现场有日本人存在。过去菲中之间围绕岛礁和领海的矛盾和美菲同盟都是常量,中菲之间并未因此而发生海上冲突。而小马克斯总统执政以来特别是他访问日本之后,对华态度突然变得异常强硬。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除了小马克斯总统也是信奉所谓权力政治现实主义以外,日本的鼓动和支援则成为最重要的一个变量。这次美日菲三边峰会的举行,不仅是过去一系列日本支持菲律宾行动的结果,也是未来南海矛盾加深加剧的起点。这标志着南海及东海地区战略格局的变化,国际关系体系也在经历重组。但正如近日韩国国会选举结果所表明的,尹锡悦政府积极配合美日建立三边安全合作体系并不能解决本国经济民生问题,结果选举惨败。菲律宾今后也可能面临同样的问题。未来东亚局势究竟向什么方向发展仍面临诸多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