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2 16:20
每年四月春暖花开之时,全国各地都会先后启动“爱鸟周”活动,北京也不例外。爱鸟、观鸟的人越来越多,近百岁高龄还奔赴在“第一线”的却罕见,徐路奶奶就是这样一位资深“鸟迷”。
登门拜访徐奶奶时,惊讶地发现,这位98岁老人的电脑前竟然摊开着两本Photoshop教程。她笑说,有几张照片有点没拍好,需要处理一下——鼠标一滑,屏幕上出现一只鸟儿在枝头的侧影。拍鸟,可以说是她多年坚持的一项“晚年事业”。环着客厅墙面,挂着她的数幅鸟类摄影作品,这些大自然的精灵们离镜头相当近,纤毫毕现,姿态悠然,惹人羡慕。单看这些活泼不失专业的作品,很难想到,它们出自一位鲐背之年的老人之手。
徐路拍摄阳台上的花卉 摄影 刘平
圆明园黑天鹅带领天鹅宝宝和白骨顶抢食的“连续剧”
白腰朱顶雀
红隼
红胁蓝尾鸲
徐奶奶生于1926年,梳理得整整齐齐的发丝银白如瀑,掩不住笑意盈盈的眉梢眼角。她是“老革命”了,原名许静鸿,青年时代在上海光华大学读书时,就投身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华东军政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对外经济联络部工作,曾任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秘书长。离休以后,她转而欣赏当下生活之美,享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她擅养花,她家的阳台上,永远是绿意盎然花开不败,2000年至2003年,还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担任《徐阿姨谈养花》节目主讲。算一算,那时她已七十多岁了。
八十多岁上,她新培养了摄影的兴趣爱好。这要从三十多年前说起——1990年开始,部里给离退休干部办老年大学,太极拳、唱歌、跳舞,热爱生活的徐奶奶什么都踊跃去学。2007年,老年大学与时俱进,新开设了摄影班,她同样热心去报名学习。她从课堂上掌握了一些专业的摄影技术,知道该怎么去调整相机,只是时间一久,加上年纪大了,纯粹的技术操作很容易忘记。
不过,徐奶奶很快迎来了实践的机会。2008年2月,一条新闻吸引了她的注意——一对原来生活在澳大利亚的美丽黑天鹅,偶然飞临圆明园水面,在此留居。许多北京市民闻讯去观鸟,徐奶奶也不例外,带上相机去圆明园拍摄这从南半球来的优雅客人。这一拍,就拍了许多年。也许是眷恋圆明园的水文环境,这对黑天鹅就此“落户”北京,在福海、狮子林等水域繁衍生息,家族不断壮大,成了圆明园的一张名片。徐奶奶也成了黑天鹅家族的忠实跟拍粉丝,她骄傲地说,最初那对天鹅夫妻每次孵育宝宝,“从第一胎到第十胎,我每次都去!”
徐奶奶家客厅墙上挂着的一幅黑天鹅照片,就是徐奶奶当时跟拍的作品。十多年前,北京市举办摄影展览,80多岁的她拿这幅照片去参展,得了一个优秀奖。徐奶奶开心极了:“优秀奖有200名,一共有5万人参加呢!”这给了她很大鼓励,她决心把拍鸟的活动坚持下去,并进一步扩大范围。除了黑天鹅,她这些年渐渐更多把镜头对准了那些“稀罕一点的鸟”——随着北京生态环境改善,越来越丰富的鸟类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给徐奶奶的摄影事业也增添了许多珍贵素材。
徐奶奶打开电脑和笔记本,向我展示她这些年的“成果”。年纪大了,记忆力有所衰退,鸟的名字不好记,但她有自己的一套索引方法:笔记本上用铅笔密密麻麻工整记录着某月某日在何处拍到了何种鸟,附上电脑文件夹及图片的编号,再据此对应去查找电脑中的图片。文件夹的层级归类同样十分整齐,有原始图集,有“一选”集,有“二选”集,看得出徐奶奶对这些作品的珍视。叼着食物的燕雀、歪着脑袋的锡嘴雀、傲然挺立的猛禽红隼、“萌萌哒”睁圆眼睛的红胁蓝尾鸲……她一边展示,一边讲解着她镜头捕捉到的这些小鸟的逗人姿态,时常不禁微笑起来,像在介绍一群憨态可掬的小孩子。精选出来的照片,她每年还会制作一本精美的挂历,送给亲朋好友留个纪念,这项工作同样坚持了多年。
拍鸟不是容易事,极其看运气。像徐奶奶这么大的年纪,行动日益不便,能日积月累这么多种类,更是不易。几年前拍黑天鹅时,她尚能独自打车去圆明园,现在限于身体状况,出远门机会少了,更多时候选择在周围的市区公园里“追鸟”,听说哪处有“鸟讯”,便寻一个好天气,找时机去拍。
农展馆就是她最常去的地方之一。农展馆后面有一个湖,风景优美,游人不多,时常有各种“稀罕”的鸟会来造访,是个观鸟的好地方,徐奶奶在此也收获颇丰。这张红隼的照片就是在这里拍到的,她记得那一天,人们看到红隼近距离出现都非常兴奋,几十个人围着它拍,红隼依然一副不卑不亢的模样。徐奶奶很满意这次拍摄,但其实,她为拍红隼已经去了好几次,拍好的只有这一次。令人不禁感叹,“运气”不是偶然,背后是长期的耐心和毅力。
前不久,徐奶奶又一次去圆明园拍鸟,不期然遇到了一幅奇景:水面上突然之间涌来了上百只白骨顶,巧的是,正在这时,一对黑天鹅带着六只毛茸茸的小天鹅宝宝出现了,挤在一大群白骨顶里抢食。徐奶奶不由赞叹“这个场景非常伟大”,她当即走不动了,“非看不可非拍不可”,于是停在那里一连拍了几百张照片,尽可能不漏掉一个镜头。这些照片排列在一起动态十足,徐奶奶乐呵呵讲解道,这一张是小天鹅吃东西时爸爸妈妈在外围保护,这一张是白骨顶进攻时黑天鹅反击啄它们,那一张是黑天鹅带着小天鹅回家……宛如情节生动的连环画一般。很难想象,一位98岁的老人,为拍下这珍贵的画面,在水畔徘徊了两个多小时。
高龄学摄影,更高龄成为资深观鸟、拍鸟迷,徐奶奶热情不减,她越来越意识到她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兴趣,拍鸟已成为晚年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跟家人出去,别人看风景、拍风景,我就抬头找鸟,看看有什么鸟来了”。哪怕出去一两个小时,只要能拍到满意的鸟,便不虚此行。活到老学到老,一台相机是她记录周边的工具和眼睛,一本北京地区常见鸟类手册是她识鸟认鸟的好搭档,一台电脑是她保存珍贵记忆的地方,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是永远的精神头。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徐路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