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今年初,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四川体验区在北京开展。大熊猫、三星堆、九寨沟及川菜、川酒、川剧、川茶等文化主题在此轮番展出,让观众可以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聆听四川、品味四川、感受四川、珍藏四川,来一次身在北京、神游四川的沉浸式体验。
▲身穿民族服饰的工作人员在体验区合影。(图片来源:四川省民宗委)
三星堆——文明之初的狂想曲说到四川历史,必然要从三星堆说起。1929年,四川广汉县的一位农民在淘沟时偶然发现一个埋藏玉石器的坑洞,首次发现了三星堆的秘密。1934年,华西大学对三星堆进行首次挖掘,不过由于时局动荡等客观因素,考古和文物研究工作难以为继。
20世纪50年代,三星堆的考古工作得以恢复,尤其到了八九十年代以后,三星堆迎来了大规模连续发掘时期,其间出土的文物造型独特精美、年代久远,令全世界为之震撼。
据悉,三星堆遗址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时期已发展成为中心聚落。约在商代早期,出现城墙、大型建筑。商代中期以后,城址面积达3.6平方公里。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黄金加工、制玉、丝织业,复杂的社会结构,成熟的祭祀体系,彰显其西南地区统治中心、经济中心的独特地位,可能是某代蜀王的都邑所在。
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很多形态独特、精美奇巧的青铜面具、神树、玉器、金器,把古老文明既真实又匪夷所思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而这些器物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极具特色的部分——神灵祭祀,这是中华文明在青铜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上古先民对上天、神灵、祖先顶礼膜拜历史场景的缩影与再现。
▲青铜神树。图片来源:三星堆博物馆官网
同时,青铜器当中发现的大量兽面纹、神灵动物,则是集多种动物精灵于一体的形象,反映了蜀人对自然神灵的崇拜,祭祀的对象主要是祖先的亡灵以及各种自然神灵以及太阳神等。
提起四川的古迹,武侯祠最令人神往。这里松柏密布,绿草成荫,1300年前杜甫就曾描绘这里“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可见其景观千年不改。古代知识分子大都以诸葛亮为精神偶像,市井草根也对他推崇备至。
▲成都武侯祠诸葛亮祠堂(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直以来,围绕诸葛亮的传奇事迹,民间社会形成了诸多传说,很多少数民族节日也与诸葛亮相关,例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这些传说故事跨越地域和文化边界而广泛流传,成为极具影响力的中华文化符号。早在诸葛亮未出茅庐时,就在《隆中对》里为刘备做了战略规划: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可见在诸葛亮心里,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是未来规划中的重要一环。公元222年夷陵之战,刘备军败身死,蜀国陷入危局。诸葛亮仅用了六年时间便完成重整,于228年开启第一次北伐。这其中平定治理南中,为蜀国稳固后方起到了极大作用。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把自己的南征形容成“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记载了诸葛亮曾七擒孟获。不过由于这个故事太过神奇,古今很多学者都有质疑。马谡曾在南征前谏言“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显然为诸葛亮所采纳。无论是否七擒七纵,孟获其人是存在的,他在诸葛亮的心理攻势下选择归顺也应当不假。
▲诸葛亮七擒孟获雕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平定南中之后,下一步自然是治理以使其稳定。传说有人曾劝诸葛亮按照当地旧俗以人头祭祀河神,诸葛亮却用面粉包裹猪羊肉做成人头的样子,并画上眼睛、鼻子、嘴巴,用于祭祀泸水,这被后世视为馒头的起源。
诸葛亮决定用南中部族首领来管理南中,不留外人,不留兵勇。几年之后,南中便达到“纲纪粗定,夷汉粗安”的局面。
蜀汉南征,既稳定后方,支援了北伐,也开发南中,加强了南中与中原的联系。前者的意义不过存在几十年,后者的功绩却千年不灭。 四川——中原文化的“避难所”古人讲逐鹿中原,是因为得到中原地区就代表拥有政权的正统合法性。所以相对中原的战火连绵,四川就显得安宁一些。
▲四川都江堰,青城山景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南宋诗人谢枋得曾有“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的感慨,不少中原人把四川视作桃花源,在此躲避乱世。
杜甫等文人都曾逃难到四川,也在此留下不少诗文。唐代以后关中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秦岭树木被砍伐严重,长安面临没柴烧没水用的困境,再也无法负担百万人口。此后关中的人口大量南迁四川盆地,四川成为中国西部的中心。
不仅是普通民众,中央政府也有不少来川避祸。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就从长安出逃来到四川,白居易《长恨歌》中“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就是说的这段往事。抗战期间南京沦陷,国民政府也不得已西迁重庆(当时重庆属四川)。
四川就像一个避难所,在动荡不安时把中原文化完好保存,在太平盛世时再反哺回去,中华文明就在这一来一回中往复循环,生生不息。
大美中华 锦绣四川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这里旅游资源富集、民族风情浓郁、生态环境原真、多元文化交融,有国宝大熊猫,有“九寨归来不看水”的九寨沟、“人间瑶池美誉”的黄龙、“香格里拉之魂”稻城亚丁等全球知名旅游景区。
今年,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2024年第一期轮展四川体验项目正式开展,展览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互动、打卡、抽奖等体验形式,完整展现四川多彩文化。馆内有川剧、藏戏、藏族歌舞、彝族歌舞、羌笛合奏的“川音”;有川菜、川酒、川茶汇聚的“川味”;有诗歌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组成的“川韵”,有基于各大文旅名胜制作的“川礼”,给市民游客带来一场全方位盛宴。
▲外国游客在四川体验区体验拓印年画。图片来源:四川省民宗委
在这里,参观者可以感受巴蜀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四川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共同的中华乐章、中华味道、中华神韵、中华风貌,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有形有感有效。在旅游促“三交”计划的指导下,四川充分挖掘其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民族风情浓郁的特点,推进文旅高质量融合,在交往交流交融中讲好四川故事,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