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时光的纹理~来东城,一起寻觅这些古迹遗址→
2024-04-18 17:4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在东城

文化的瑰宝熠熠生辉

历史的痕迹处处可循

今天是 #国际古迹遗址日#

让我们一同探访镶嵌在东城土地的古迹遗存

感悟古都文化的魅力

明北京城城墙遗存-明北京城墙遗迹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崇文门东大街至东便门,东起城东南角楼,西至崇文门,始建于明永乐17年,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

那坚固的城墙,见证了古代战争的硝烟与烽火,也见证了东城区从荒凉到繁华的变迁。每一块砖、每一粒土,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让人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

每年初春,先是梅花登场,随后便是山桃、山杏落英缤纷,让古老的城墙焕发出了青春,也成就了历史与自然的诗意交响。

大运河-玉河故道

玉河故道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不压桥胡同南口至帽儿胡同西口,始建于元朝时期,属于京杭大运河-通惠河的城内河道,“六海映日月,八水绕京华”,其中通惠河(含玉河)就是“八水”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年这里商贾云集,画舫轻舟行于水面。在喧闹与吆喝当中,却能看到香烟缕缕,听到木鱼声声。随着时间的推移,漕运渐渐废弃,河道也被淤泥阻塞,往日的繁华也随着暗河沉入地下。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东城区加快恢复古都风貌的脚步,拆除临建、违建,打开盖板,让玉河重见天光,也让我们看到了元朝的闸口和明朝的石堤。

如今的玉河碧水绿绦、蒲苇随风,穿越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流淌成岁月的歌;古老的玉河庵也不再是青灯古佛、香烟袅袅,取而代之的是阵阵咖香。

北京明清皇城墙遗存-东安门遗址

在北河沿大街和南河沿大街的交界处,有一处下沉的地带,它位于城市的繁华之中,却又仿佛与世隔绝,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沧桑,这就是东安门遗址。这里曾是北京城皇城的城门,始建于明永乐年间。

2001年,东城区政府搬迁皇城根居民,并在皇城东墙的基础上建成了皇城根遗址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发掘出东安门遗址,以及东安门的四个柱础。据史料记载,当年上朝的清朝官员凌晨时分就要在东华门候着了,而必经之路就是曾经矗于此的东安门。

澄清下闸遗址

澄清下闸是元朝著名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为调节积水潭水位、满足漕船航运需要而建造的重要水工建筑物。该闸初名“海子闸”,分上、中、下三道闸口,元代元贞元年经元世祖忽必烈赐名“澄清闸”。澄清下闸充分展现了古人的才智,因积水潭地势较高,重船难以进入,所以货船先要进入澄清闸,落下闸板,在水位提高后货船驶入玉河段。

澄清下闸于2016年考古发掘面世,闸口、闸墙、闸槽石等构件历历在目,几乎完整地还原了古闸的构造,历史无声却震耳欲聋,“澄清闸”是大运河重要人文遗产的最好见证,为一代代人讲述着传承千年的故事。

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永定门御道遗存、排水沟渠遗存、路肩及板沟遗存

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由自北向南分布的珠市口南中轴道路排水沟渠遗址、永定门内中轴历史道路遗存、永定门北侧石板道遗存构成。自正阳门至永定门的居中道路是古代皇帝从宫城至南郊祭祀的必经之路。作为一条历史遗迹,它没有停留在某一刻,而是被沿用至今,见证时光变迁。

一条中轴,撑起纵横捭阖的空间格局,传承独属东方的礼仪文明,穿越时光的隧道,连接着古今,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东药王庙遗存

东药王庙遗存,位于东城区东直门内大街和东直门北中街丁字交叉口路东,静静地诉说着古老而深远的医药文化。明清时期,北京城内和城外有药王庙十余座,但最为著名的当数东、南、西、北的四个药王庙。东药王庙虽不是最大的,但早年香火很盛,迎来送往不少香客。

上世纪90年代末,东直门地区危房改造,为了保护历史遗迹,在新建的楼房与马路旁边留下了这座仅有山门的药王庙,同时留下残碑一座、古槐一株,与喧嚣的簋街相映成趣,坚持守护着南来北往的食客,也传承着那份古老而神秘的医药文化。

北京外城东南角角楼城墙遗址

北京外城东南角角楼原为明清两代北京外城东南角城台上的城防设施,原建筑建于明嘉靖年间,20世纪中叶毁圮,后通过考古发掘判明了其地下遗址的位置及状况,确定了原角楼位置处于今滨河路东南转角处。

市政府批准东城区于2013年-2016年,对外城东南角角楼实施景观复原,项目定位为“地标性建筑”。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多年来,东城区坚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坚持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如今,我们有机会探寻这些古迹遗址,触摸历史的厚重,真切感受文化的魅力,从古都文化沉淀的精华中,窥探过去,放眼未来。


文字:刘潋 区文旅局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 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北京发布图片:张维民 林萱 闫文 张传东 刘潋 小红书网友@王春 程国栋 苏国治 王峥 武辉 樊荣禄 李雷 王建国 闫立军 杨建国 赵承顺 北京发布部分图片来自往期


作者:

北京东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