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2 16:43
今年,北京计划完成20项市级疏堵工程和10个重要交通节点治理。记者从市交通委、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获悉,目前,今年首批6项市级疏堵工程已完工,包括北五环外环主路(来广营桥-顾家庄桥)交通组织优化调整、西四环外环(丰台大桥)辅路拓宽等工程。同时,东南五环大羊坊出口匝道拓宽、西二环人民医院地下通道增设电梯等3项工程也进入实施阶段。
北五环疏堵段车道“3变4”
“今年市级疏堵工程聚焦重要节点、路口和瓶颈路段,通过拓宽桥区匝道、优化道路进出口等方式,缓解环路和快速路联络线的交通转换压力。同时注重优化提升绿色出行环境,通过建设增设电梯、完善无障碍设施、拓宽人行步道等方式持续完善慢行系统。”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北五环外环主路疏堵路段,原本3条车道变成了4条。记者了解到,北五环外环主路(来广营桥-顾家庄桥)受京承高速进京、出京两条匝道车辆合流汇入五环主路影响,车辆频繁交织,导致通行速度降低,影响五环主路通行。
为了缓解该路段拥堵,交通部门将3.75米宽的主路车道压缩至3.5米,并取消外侧硬路肩,将3条车道调整至4条车道,调整长度约450米。4月初项目完工后,对比历史数据显示,该路段车辆运行速度早高峰提升34.2%、晚高峰提升13.08%,北五环来广营桥至顾家庄桥区间交通拥堵得到缓解。
西四环疏堵工程也实施了这样的车道“微手术”。据介绍,西四环外环辅路丰台大桥路段上游设置4条直行车道、1条南向南掉头车道,但下游只有2条车道,上下游通行能力不匹配。此次改造利用桥梁外侧铺装、适当压缩车道的方式,将长约240米辅路由过去2条车道调整为3条车道,再逐步渐变为2条车道,提升通行效率。
大羊坊立交“瓶颈”将疏通
除了已完工项目,一批重点疏堵工程正在加速推进。
大羊坊立交,是京沪高速和东南五环的交通转换节点,由五环路内环去往京沪高速出口匝道曾只有1条车道,车辆出京去往亦庄开发区方向、进京去往南三环分钟寺桥方向车流量较大,出口匝道通行能力不足,形成道路瓶颈,导致五环内环主路呈现常态化交通拥堵。早高峰期间,五环内环主路外侧车道拥堵排队约1.5-2公里,通行速度仅10-13公里/小时。
市交通委城养中心介绍,此次疏堵工程中,将出口匝道由1条车道拓宽为2条车道,提升大羊坊立交出口匝道分流能力,缓解五环主路拥堵排队情况,目前正在进行拓宽匝道路基填方施工,预计在5月底可以完工投入使用。
除大羊坊立交出口匝道外,年内还将计划在姚家园路进京方向平房桥东增设主路出口,分流进京方向车辆至辅路;在万泉河路新建宫门路南侧进口增设加速车道,减少主路最外侧直行车道与进口汇入车辆直接交织,提升通行效率和安全。
人民医院下穿二环通道完成40%
为提供全龄友好交通服务设施,交通部门聚焦学校、医院、景区、商圈周边道路优化改造,提升不同人群出行品质。
人民医院西直门院区,位于西二环西直门桥南,受二环主路限制,两侧东西方向过街绕行距离较远,行人一般借助下穿二环主路的地下通道实现过街。由于地下通道建设年代久远、缺少无障碍过街功能,去往人民医院就医的老年人出行不方便、过街困难。
“受地下通道周边用地条件限制,难以在两侧延长主通道并增设电梯,在考虑设计方案时,决定将东西两侧二环辅路人行步道的地下通道出口改造为电梯。”市交通委城养中心介绍,目前,新增电梯改造工程整体完成40%,正进行电梯基础及外框架施工,预计6月底前完工并投入使用。
2024年,市交通委城养中心还将完善白云桥地下通道无障碍功能,增设轮椅推行坡道。优化朝阳北路与石佛营西路路口交通组织,在路口东侧(南向北方向)增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横道,解决现况行人、非机动车需在路口西侧逆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