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丨量子赋能种子?伪科技“下乡”,骗的是农民口粮
北京晚报 | 实习记者 孟雅檀

2024-04-22 17:23 语音播报

锐评

“所有的农作物种子都可以进行量子赋能”“通过光学就可以为种子赋能”“只要把农田的照片拍下来,就可以远程干预,达到不生虫、长势更旺的效果”……据央视报道,一些商家在农村推销一种高科技产品,说可以通过量子技术给农作物种子赋能,宣称用了他们的机器,农田就能实现增产增收,还抗病抗灾。不少农民已经购买尝试。

什么高科技能解决长期困扰农业专家的问题?量子设备造价昂贵,而且很多专家早已明确表示,量子技术短期内很难有实际应用。其实这些产品不过是和过去的量子读书、量子治病一样,打着量子技术的幌子,招摇撞骗罢了。事实证明,“量子赋能种子”根本没有效果。据报道,有农民给花生种子做完量子赋能后,并没有实现增产的预期效果,甚至普通小麦比赋过能的小麦长势更好。

除了虚假宣传,还有营销套路。商家宣称的量子能量舱,不过是个20多平方米的简易铁皮屋子;把未拆封的种子直接放在机器上鼓捣几下,就说完成了赋能。如此伪科技产品之所以营销火爆,就是利用农民对量子技术的不了解和希望增产的心理,去赌一个概率,有人觉得“有用”就继续下套,没人上门找麻烦就接着忽悠。让农民搭上时间和金钱而毫无所获,这些产品明摆着就是在割农民韭菜。有公司管理人员表示,“一亩小麦种子赋能收100元,一台设备一年能赋能5000亩,就是50万元”。农民辛辛苦苦种麦子,一亩麦田要被骗走100元,商家何其心黑。

所谓量子赋能机器,完全就是骗农坑农的道具。但令人不解的是,生产量子赋能机器的企业不在少数,从生产到销售,竟然一路绿灯。量子赋能试验田的牌子,为何可以堂而皇之地立在农田里?对这些奇怪拗口、花里胡哨的量子专利技术,市场监管部门有没有进行验证检查?

伪科技“下乡”,无异于抢农民的口粮。既然量子科技赋能种子是彻头彻尾的骗局,对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和责任人就必须严肃惩治,让其吃不了兜着走。与此同时,鉴于量子产品在多地出现,骗术不断更新,且生产制造企业有合流和扩大的趋势,各地监管部门应该联手调查,用实际行动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给伪科技生存空间,彻底堵住伪科技下乡的通道。


编辑:孟雅檀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