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3 00:46
仲春四月,中交集团驻云南怒江泸水市大兴地镇自扁王基村第一书记宋成即将离任时,收到了来自云南怒江州泸水市民族中学的一份特别礼物——傈僳族师生们亲手绣的一幅画,感谢他用真情和汗水浇筑乡村振兴的帮扶之路。
画上,大国重器“天鲲号”“天鲸号”的卡通形象和傈僳族孩子载歌载舞,一针一线,绣出了怒江群众对央企驻村干部的浓厚情谊。
自扁王基村位于怒江州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脚下,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发展基础差。在八年六任驻村书记的接续帮扶下,自扁王基村鼓了口袋富脑袋,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文化教育事业欣欣向荣,富民产业规范做强,形成了建筑公司、火龙果基地、西门塔尔牛养殖、怒江乡味商贸公司、固定资产收益五大经济产业方向,让村子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成为泸水市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连续两年集体经济破百万的村。
泸水市民族中学位于自扁王基村,刚刚在英语听力口语市级联考中荣获全市第二,这是校长杨仕军任职十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十年间,他见证了学校升学率从全州倒数第一跃升到如今的全市前列,“没有央企帮扶干部,就没有我们学校的今天。”杨仕军笃定地说。
2021年起,中交集团累计出资236.7万元为泸水市民族中学建造了理化生实验室、英语语音室、音舞美教室、录播教室等系列“中交助梦教室”,共同组成了学校最高教学楼“中交楼”。
和晓航是民族中学2023届毕业生,也是第一批用上英语语音教室的学生,如今正在泸水市一中上高一。以前想要练习英语听力口语,只能和同学互相交流,不仅不好意思开口,也纠正不了问题。有了英语语音教室以后,通过一次次仿真练习,打破了害怕开口说英语的心理障碍,发音也越来越标准,成功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据介绍,泸水市民族中学的学生英语平均成绩一学期内提高了6分,理化生中考实验几乎都是满分。孩子们提高了成绩,更坚定了不断探索求学的信念。
2022年,民族中学166班的学生参加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乐高课”,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老师给孩子们邮寄了乐高积木,利用录播教室的线上课堂,远程引导他们动手动脑,最后拼装出一个微型消防机器人。看着孩子们激动的模样,录播教室负责人邱新旺感触颇深:“这堂课激发了学生对科学世界的好奇,后续还会学习怎样内置编程程序,让机器人按照指令动起来。如果不是有录播教室线上课堂,他们很难接触到这些。”
录播教室同时也促进了老师教学能力提升。通过教室的实时录制回放功能,老师们不断打磨课堂细节,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出一项项精品课程,在怒江州、云南省教学比赛中多次获奖。
依托中交助梦音乐舞蹈教室,泸水市民族中学特别开设“非遗课程”,让孩子们学习傈僳族传统文化艺术。“啊呀嘞,啊呀嘞……”被称为“摆时”的男女合唱声飞出校园,在高山峡谷间回响,与滔滔怒江低吟浅和。
对于和父母朝夕相处的孩子来说,在学校学习的非遗艺术成为两代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我教妈妈普通话,妈妈教我唱歌。”初一学生密成香因为和父母有了共同话题,亲子关系更进一步。非遗课老师杨世民则说,让那些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们,通过民族艺术找到新的情感寄托,也是课程的意义之一。
“硬件条件越来越好,我们也用尽全力教书育人,大家共同的愿望都是让山里孩子的路能走得更远一些。”杨仕军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