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里/摄
“通通,跟大家打个招呼吧,这是你的新家,你喜欢吗?”“大家好,我很喜欢我的新家。”4月27日,在通用人工智能论坛上,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通研院”)发布了通界(TongSIM):通用人工智能大任务仿真平台、通通(LittleGirl):通用智能人、通智测试(TongTest):通用人工智能评级标准与测试平台、通境(TongVerse):通用人工智能科研平台四大科研成果。
“通通”具备三四岁儿童的完备心智和价值体系
作为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体,“通通”的出现成为本次成果发布的最大亮点。基于原创的认知架构理论框架,以及自主研发的学习和推理框架,“通通”拥有了与众不同的“心智”,区别于数据驱动的AI,以价值和因果驱动的“通通”能够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做出可解释的决策,而不是简单地执行预设的程序。“通通”的研发避开了当前数据驱动的AI对大算力、大数据的强依赖,其日常训练使用不超过10块A100芯片,意味着无需依赖庞大的计算资源和海量数据,“通通”即可自主学习与成长。同时,“通通”已具备智能泛化能力,能够成为各类垂直应用场景的通用底座。
“如果调低‘通通’的饱腹感,她就会自己找吃的,如果调高整齐度,她也会捡起地上的瓶子。”发布过程中,通研院技术人员演示了在价值驱动下,“通通”可以完成的任务,通过随机改变“通通”的“好奇”“整齐”“干净”等价值倾向,“通通”能够自主完成对环境的探索、收拾房间、擦拭污渍等任务。据了解,“通通”具备三四岁儿童的完备心智和价值体系,目前还在快速迭代中。
“‘通通’的诞生,代表着我们国家自主科研力量的崛起,从最初的数据驱动转向了价值驱动,更深层次地推动技术范式的产生。同时对我们的场景、行业和产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业务逻辑影响。简单地说,比如‘通通’的能力是全维度的,她的产出就提供了一个融入千行百业,进入千家万户的可能性。我们的场景和行业、产业的合作伙伴,可以利用‘通通’开放的能力去迭代升级。”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乐说道。
为通用智能体提供任务训练环境
通用人工智能是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构建能够理解真实世界的通用智能体,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必要条件。通研院研发的通用人工智能大任务仿真平台“通界”,为通用智能体“通通”提供了一个与现实世界高度仿真的“家园”。“通界”拥有虚拟环境构建、物理及因果逻辑仿真以及智能体环境感知等功能特性,能够为通用智能体提供丰富的任务训练环境,并支持对通用智能体的智能能力进行全面的测试。“通界”见证了通用智能人“通通”的整个成长经历,未来,不仅将继续陪伴“通通”的成长,还将探索在具身智能、机器人服务等拓展领域的应用空间。
如何衡量“通通”的智能水平?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评级标准与测试平台——“通智测试”给出了答案。“通智测试”是为评估通用智能体智能水平而设计的综合测试系统。依据发展心理学和心智理论,参考人类婴幼儿发育的测试标准,基于“能力和价值”UV双系统空间,“通智测试”从视觉、语言、认知、运动和学习五个能力维度,以及从个人价值到社交价值再到群体价值等五个价值维度,全面评估智能体的能力和价值观。不仅考量其“智力”水平,而且充分考察其“品格”,确保智能体能够安全、负责任地服务于人类社会。根据“通智测试”对“通通”的阶段性测试,与人类儿童对比,在复杂动态场景中,“通通”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和价值与人类三四岁儿童相当。
为了将“通通”的能力和价值从虚拟世界带入现实,通研院研发了通用人工智能科研平台“通境”。作为“AI+机器人”仿真练武靶场,“通境”为具身智能提供安全、可控的仿真环境,让机器人在面对真实世界挑战前得以充分准备和训练。
“通通”可以在未来迁移至具身形态上,并演化为千万个通用智能体,走出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值得信赖的伙伴和帮手。“通境”为推动具身智能技术的实际落地,以及未来的智能化产业生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 李洪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