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贫爱富”还调哪门子研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4-30 12:09 语音播报

锐评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本为了解社情民意、提升决策水平,是奔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的。可某些“嫌贫爱富”的打卡式调研,显然不是这么回事。

比如有的调研,只热衷看“明星项目”,走“经典线路”,导致一些“调研样板间”和“走访打卡点”繁忙异常,“为了10分钟的调研,企业往往要准备三五天”“几乎每天都有接待”。明星企业当然值得调研,关键是相较他们,大量的普通中小企业更需要阳光雨露,这些企业往往处于发展升级的关键期,他们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可能更典型、更迫切。搞聚光灯下的调研,不仅有嫌贫爱富之嫌,也会忽视很多现实问题。

这种“冷一头热一头”,还体现在很多处。比如,地域选择“求近舍远”。有媒体曾报道,某省有关领导“到离省会较近的一个县调研多达93次,到较远的一个县调研仅9次”。再如,调研课题“避重就轻”。个别领导干部对成熟的、完善的、容易找到解决方案的课题重复调研,而对全新的、有挑战性的课题视而不见。选择性无视中,哪有半分调研真意?

“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作为发现问题、推进工作的法宝,调研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为了解决欠发展地区的问题,我们党还有访贫问苦的优良传统,就是要到最困难、最偏远的地方去看实情、找办法。而嫌贫爱富式调研,纯属回避问题走、绕开矛盾跑,也容易在其他领域助长“嫌贫爱富”的歪风,最终造成决策失误。

嫌贫爱富式调研占比虽然不大,但会直接损害党和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寻根究底,“嫌贫爱富”背后,还是工作作风出了问题。面对调研任务,总有个别人想着应付了事,只愿选择“舒适区”,而基层为了配合,一早安排路线、备好剧本。也有些人事前完全不做准备,到达后“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爱说的话是“我今天来学习学习”,一走一过、敷衍了事。

《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强调,调查研究要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开展调研。“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各处皆是调研地,莫因贫富避趋之,这样的全面调研观,还须认真体悟。

杂谈万象,文论是非

编辑:汤华臻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