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1 14:28
一年一度的劳动节到了,相信不少家长孩子已开启“度假”模式:在家吃喝玩乐,出门游山玩水……平时学习工作这么辛苦,此时放松消遣一下似乎再合理不过了。
可是,孩子们认真了解过这个节日吗?他们知道为什么一到劳动节,全社会要隆重庆祝、人人都能享受假期吗?
这一次,试着让孩子换种方式过“五一”吧!
哦,劳动节原来是这么来的!
劳动节的全称,叫“五一国际劳动节”。
它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节日,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共同拥有的节日。
说到劳动节的由来,还得感谢这一群人——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工人每天被迫进行大量的劳动。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等城市的35万工人举行大罢工和游行示威,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改善劳动条件。团结起来有力量,虽然斗争中流了血,但工人群体还是取得了胜利。
1889年7月,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为纪念美国工人的这次大罢工,会议通过决议,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即现在的“五一国际劳动节”。
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劳动节在中国的传播和确立,也经历了几十年的坎坷历程。
1918年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这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
1920年
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浩浩荡荡地走向街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
李大钊专门在《新青年》发表《“五一”运动史》,介绍“五一”节来历和美法等国工人纪念“五一”活动,号召中国工人把这年“五一”作为觉醒的日期。
陈独秀也发表《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真相。陈独秀又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作《劳苦者的觉悟》演说,阐明了“劳动创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的观点。
在北京,一些青年外出宣传,散发《五月一日劳工宣言》,唤起工人为反对剥削、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这是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 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1921年
五一”前夕,在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邓中夏等人创办的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里,工人们学唱《五一纪念歌》。
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12月将五一定为法定劳动节。
一切美好成果,都不会从天而降。请让孩子明白,劳动节背后是关于生存、尊严与权利的斗争。
当我们享受着当下相对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更充裕的休息时间时,不应忘记那些为劳动者权益而奋斗的先辈们。
他们的斗争和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所拥有的权利。
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光荣!
上好这堂课,父母也有责!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现在的孩子,很多都缺少生活技能、劳动意识,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成为一种令人担忧的普遍现象。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确立了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目标内容、实施路径和保障机制。
劳动教育是“五育”的起始点,也是“五育”的最终落脚点。劳动的育人价值贯穿于“德智体美”之中,也体现着“育人”的综合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家庭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基础作用。作为父母,我们要善于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教育和实践机会,当好孩子的“劳动课老师”。
鼓励孩子主动劳动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性别和年龄,让孩子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在给孩子分配家务活儿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孩子的能力,交给他那些能够胜任的、可以愉快完成的事,或者是在家长的指导、帮助下可以顺利完成的家务活儿。让孩子能从劳动中体验到成就感和愉悦感,激起孩子劳动的信心和决心。
让劳动转变成游戏
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就要巧妙利用这一点,让劳动和游戏相结合。
在劳动过程中,家长应该主动开口,和孩子交流、互动。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唱儿歌、背古诗,让孩子在劳动的同时,能够获得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在说说笑笑中,完成了劳动任务,孩子非但没有感觉到累,反而感到和家长之间更亲密、融洽了。
要舍得让孩子劳动
家长的不舍得,在孩子眼中是不信任的表现,这是对孩子积极性的扼杀。要舍得让孩子劳动。
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家长:当孩子对劳动产生兴趣时,家长却对其百般阻止,殊不知,家长对孩子的“不舍得”,在孩子眼中却是“不信任”的表现,这是对孩子劳动潜意识的扼杀,也是对孩子劳动积极性的打击。
一定不要拒绝孩子,应该抓住这个引导、教育孩子劳动的大好机会,不仅要耐心地手把手去教孩子,而且要告诉孩子劳动的正确方法和技巧,还要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以及在劳动中保护自己。
家长要以身作则
家长要以身作则,主动承担劳动。这样的“身教”要比“言传”有用100倍。
家长以身作则,不仅应该主动承担家务劳动,而且社区内如果开展义务劳动,家长也要积极响应、参加。另外,家长带孩子去奶奶、姥姥家时,要主动帮老人干活,最好让孩子也跟着一起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这样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自然会增强劳动意识,提高劳动自觉性。
“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
我们要让孩子们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和光荣,端正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感受到自己有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叮!“五一”创意劳动清单来了
这个“五一”,如何让孩子享受美好假期,又在寓教于乐中提升自我?
其实,劳动教育有很多趣味打开方式,这份创意清单请查收,和孩子一起打卡完成,增添生活“仪式感”吧!
01
舌尖上的假日
这个假期,家长可以协助孩子做一道美食(以主菜、主食为主),这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浓浓亲情。
原料准备、切菜、制作、装盘等过程都以孩子亲自动手为主,家长指导辅助。拍摄美食的作品照片,附上作品名称和简短的文字说明,以及创意背后的故事和美食的感想,让家人尝尝自己的手艺,发挥小小美食家的潜能!
02
变废为宝小游戏
为培养孩子们低碳节约的意识,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同时让孩子们在家的生活变得有趣、有意义,“变废为宝”手工制作活动也是不错的选择。
从“垃圾”到“作品”的过程中,孩子们能不断创新、大胆尝试,让废旧物品“重获新生”。这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也能让孩子们开动脑筋,锻炼动手能力,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在心中种下一颗环保的种子。
03
体验房间“断舍离”
在五月给书柜、被褥换个样。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设计心目中房间可以变成的样子,然后做具体的归纳、整理和布置,让自己的房间焕然一新。
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正确便捷归置物品的办法,更好地建立空间感和秩序感,用实践证明劳动确实能够创造美,能改善我们的生活。
04
家用电器我保养
“五一”假期天气渐渐转热,风扇和空调即将开始使用。孩子可以通过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家长的指导下,加强对螺丝刀、扳手等家庭常用工具的认识和使用,进行清洗电风扇,拆装电风扇,清洗空调滤网等劳动实践,以照片拼图或者视频的方式记录。
05
和父母换一天岗
利用假期的时间,尝试让孩子们完成“感受劳动”作业。亲身体验一天里父母的“行动轨迹”,尽自己所能包揽买菜、洗衣服、打扫卫生等家务活,不但能学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本领,也能从中体会父母的辛苦。
形象化、体验式的德育教育,远比说教更有效果,与其嘴上喊着“劳动最光荣”,不如让孩子懂得尊重家人的劳动成果。家人之间也可以展开一次“家庭劳动妙招大PK”家庭活动。
例如:卫生清理小妙招、物品规整小妙招、加工食品小妙招、衣物洗涤小妙招、垃圾分类小妙招、植物养护小妙招等,开学和其他同学分享。
06
我是小小志愿者
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利用“五一”假期,积极参与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街道、公园、博物馆、福利院等公共空间与社会机构的服务性劳动,担任讲解员、特定活动志愿者,进行环境优化等,以照片形式记录。
为了让孩子们快乐过“五一”
北京各中小学校
也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劳动主题活动
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
学校开展五一“悦·纳”阅读主题活动,向学生传授书籍整理归纳的小技巧,带领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阅读空间,打造独一无二的小书屋、小书架、小书角。
丰台区北京十二中附属小学
学校开展“议题”征集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联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实际,从校园土壤改良、教室节能、楼道降噪、园博园湿地小卫士等切入点探究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门头沟区黑山小学
学校分学段为学生设计了菜单式“五一”实践活动。“一起劳动吧”活动引导学生尝试烹饪、收纳、垃圾分类、楼道清理等劳动技能;“探秘劳动节”活动引导学生向劳模致敬,了解节日的由来。
这个假期
和孩子携起手来
把握劳动教育好时机
体会劳动的快乐吧!
部分素材来源:劳动午报、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澎湃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