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00后,用“锉刀”和“砂纸”打磨出“中国制造”的雄心壮志
江苏新闻微信公众号 | 作者 寇飞 韦笑 罗聪懿

2024-05-04 21:53 语音播报

热点

青春正当时,咫尺量匠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孟凡东,就是这样一位“00后”的青年工匠代表,他用“锉刀”和“砂纸”打磨出“中国制造”的雄心壮志,用匠心和汗水写下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来听听他以青年之声述说的未来答案。

大家好,我是来自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的00后技术工人孟凡东。我的职业是一名钳工,日常和锉刀、砂纸,以及各种零部件打交道,经常弄得一身油污,被朋友们称为“油腻”青年。这是玩笑,我觉得叫我“精制”青年更合适。

因为,对精度的准确掌控是一名优秀钳工的看家本领。

给大家看看我的手,比较粗糙,经常有些小伤口。这都是我多年来日夜苦练“手感”,留下的印记。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锉刀精加工锉削3次,切屑量控制在0.01毫米。很多人觉得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为什么不用机器?那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讲,绝大多数精密机床的精度,可都比不过我这双手的精度。

也因为对精度的不懈追求,我在2021年夺得了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冠军,还荣获了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技术能手。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实体兴,国家强。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座”和“根基”。而我作为制造业企业,一名基层一线的技术工人,能不能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呢?我一直在用行动,回答这个问题。

这是我们徐工集团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级起重机XCA2600,最大起重量可以达到2600吨,160米高度实现173吨的极限调重,这相当于把一架重型客机,送到50层楼那么高!被誉为工程机械技术的“珠峰之巅”。可大家不知道,擎天巨臂的研发曾因为承重部件上的一个小小螺纹,达不到精度要求,屡次断裂。

是我的同事+前辈,大国工匠孟维带领团队勇挑重担,设计制造出一套精确到微米的专用刀具,用手在精密部件上“微雕刻”。无数次微米级地打磨,那是技术经验和手感完美结合。最终打造出了与设计要求丝毫不差的螺纹,经过50多万次磨损及加载试验,超级起重机的核心零部件终于经受住了考验。凭着这股子韧劲,孟维团队在大起重机研发中,先后攻克了6种核心零部件生产技术难关,打破国外垄断。

到今年,不过两年时间,超级起重机极限吊重已经达到了4000吨级,可以在170米的高度,吊起230吨的重量,这也是我们第七次刷新自己创造的千吨级起重机研发纪录。

在中国,类似的故事可能每天都在发生,从 “ 大国重器 ” 到 “ 微米发丝 ”,大国工匠不断创造“中国精度 ”、刷新“中国速度 ”。

《流浪地球2》大家都看了吧,里面很多重要“角色”都是我们徐工机械扮演的,网友们都说,把科幻片拍成了纪录片。各大科技制造企业集体刷屏,他们喊出的那句“你们尽管想象,我们负责实现”,也让我这个行业新人,无比自豪。

身处一线,我们能非常明显地感受到,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正在帮助企业加速进入未来模式,现在不少车间智能化设备占比已经高达90%。生产设备越来越聪明,产品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也让我们攀登全球产业珠峰之巅有了更多底气。到2035年,我就35岁了,我庆幸还有很长的一段青春时光,能够和技能同行们一起攀登更多技术高峰,努力成为技术“大咖”,用实干来成就我的新时代大国工匠梦,成为智能制造时代的“数字大工匠”,用实干和青春来回答时代之问。


编辑:莫凡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