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6 15:56
“五一”期间,居庸关长城白天街舞动感、晚上灯光璀璨,位于沧州大运河畔的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成为热门打卡地……在京津冀地区,文脉相通承载了悠久的历史传承,而大运河、长城更是代表了这一地区人民的共同记忆。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三地如何协同合作,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呢?对此,多位文旅专家表示,京津冀三地可依托大运河、长城等共同的文化资源,携手推出文旅产品,从而实现“破圈”发展。
可尝试建立协调保护机制
10年来,京津冀地区的文旅经济蓬勃发展,其中作为大运河旅游和长城旅游的代表性目的地,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一期元宝岛公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沧州段)、以及八达岭、慕田峪、居庸关、金山岭、黄崖关等长城点段在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和巨大的带动效应。
这是位于大运河畔的沧州南川老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蔡红认为,京津冀可尝试建立三省(市)大运河、长城保护协调机制,将箭扣长城的“科学研究方法、多专业协同、实地实操研讨”的文物修缮理念和“最小程度干预+科技手段创新”文物修缮方法引入三省(市)大运河、长城文物修缮工作中。同时,活化利用长城、大运河文物建筑,开设博物馆、陈列馆、艺术馆、农村书屋、乡土文化馆和专题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所,适度有效利用文物建筑开办乡村民宿、精品酒店、茶社等旅游休闲服务场所,为社区服务、文化展示、旅游休闲、传统技艺传承和文创产品开发等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兼顾文物价值传承与功能再生,实现“文化、生态、生活共融发展”的建设保护目标。
可打造区域文化旅游品牌
文旅融合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旨在将文化和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实现共赢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教授张鹏岩认为,在旅游开发方面,京津冀三地可以创新合作模式,共同打造大运河和长城文化旅游品牌。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开展文化体验项目等方式,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深入体验当地文化。同时,注重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开发,避免同质化竞争,结合各地特色开发旅游产品,提高产品的价值承载力和附加值。比如,北京市可开发运河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相关产品;天津市在丰富运河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非遗视作当地打造运河文旅品牌的优势;河北可以考虑打造京承文化旅游带,为推动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贡献力量。
蔡红提到,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可创新休闲消费场景。2022年以来,露营休闲旅游成为最具时尚度的旅游新业态,露营地推出不同形态的各项活动,逐渐形成极具风格特色的露营休闲氛围,“目前露营休闲还存在一定的市场基础,但需要在规范管理和运营创新上有所突破,北京平谷区金海湖、河北滦平县金山岭长城露营地可以作为示范承担引领作用。”
可探索艺术融入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是实现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路径。三地可以依托大运河和长城的文化资源,开发乡村旅游,通过发展农家乐、民宿业等方式吸引游客体验乡村生活、促进当地农产品销售、手工艺复兴等,进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蔡红建议,有规划地开发大运河、长城主题的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户外运动等乡村旅游业态,开发体验型、分享型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专题型乡村旅游产品。鼓励发展研学旅游、商务旅游、亲子游、婚庆游等专题乡村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旅游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推出一批“长城人家”“运河人家”民宿和精品酒店。同时,探索艺术乡建的内生发展。通过艺术乡建理论、美学理论探索,鼓励艺术家扎根乡村、跟进京津冀乡村建设,艺术家与村民共同参与传统建筑维护、艺术创作,引入专业化运营团队,共同探讨艺术乡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