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文明对话(北京-巴黎)”活动在京开幕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路艳霞

2024-05-07 21:30 语音播报

头版

5月7日,“古都文明对话(北京-巴黎)”活动在中传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活动5月7日在北京开幕,5月10日在巴黎闭幕,邀请两座古都的学者和相关领域专家以“历史·当代·未来:古都文明赓续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聚焦历史文化保护、人居城市规划、奥运之城、创意之都等内容开展国际学术对话,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此次活动在北京市文物局的指导下,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法国索邦大学协办,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支持、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与传播研究院承办。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表示,希望此次活动中与会专家、学者能够以学术交流深化中法文化交流,在对谈研讨中美人之美,以思想碰撞助推中法民心相通,共同书写中法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与中法文明交流有关的文物古迹有34处,接下来还会继续挖掘这些尘封的历史。他还就加强北京和巴黎在古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出建议。他说,应加强两地文化遗产的保护合作,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技术及价值阐释、旅游和文化遗产的平衡、公众参与等话题,都需要不断深入地探讨。他提出,应推动轴线城市的交流,在北京有一条串联着众多文化遗产的中轴线,在巴黎同样有一条串联起凯旋门、协和广场和杜乐丽花园等重要城市地标的中轴线,如何围绕世界上众多的轴线城市开展深入的交流合作,是“古都文明对话”平台的重要作用。他还谈到,应加强博物馆的建设交流,北京现在有注册的博物馆266座,巴黎也有200多座博物馆,促进北京和巴黎两个城市众多博物馆的交流合作是重要议题。

“人文历史对话”学术研讨板块由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教授主持。中外专家、学者分别以“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巴黎人与亚洲博物馆”“关于中法跨文化理解的一点思考”“甲骨文·城邑·商文明”等为主题,发表精彩演讲。

“人居之城对话”学术研讨板块由清华大学吕舟教授主持。中外专家、学者分别就“泉州、良渚与景迈山——近年来中国世界遗产的发展”“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活态遗产与可持续发展”“从参展巴黎博览会看两座古都的友谊链接”“中国传统医学在巴黎”“人与环境:新中式生活医学”等主题发言,他们的发言关乎历史、当代与未来,呈现出人类文明发展的壮丽图景。

据悉,5月10日,“古都文明对话(北京-巴黎)”活动的下半场将在法国索邦大学举办。届时,来自中法两国的数十位专家、学者、体育界人士,将分别在“奥运之城对话”和“创意之都对话”学术研讨板块延续中法文明的对话与交流。

习近平出访欧洲三国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