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作者刘毛宁教小读者在成长中读懂爱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路艳霞

2024-05-09 14:54 语音播报

文娱

海淀区图书馆(北馆)“作家来了”系列活动日前走进北安河中心小学,动画导演、绘本和漫画作者刘毛宁携绘本《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与小书迷们见面。

读者见面会通过“原创作者讲读、绘本创作溯源、与作家共编一个故事”的方式,带领小读者深读绘本中传统中国家庭的亲情模式,教会孩子们发现爱、表达爱、珍惜爱,搭建起一座从单纯的孩童世界通往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桥梁。

金黄色的麦田、橙红色熟透的柿子、绿得密不透风的玉米地、小时候的零食焦酥棒……活动用绘本同名动画片《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作为开场。这部由刘毛宁导演的动画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遗憾中理解爱的成长历程,画面色彩饱和度高,生活气息浓郁,将孩子们“沉浸式”地带入到主人公跌宕起伏的童年故事中去。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很多经历都可以变成绘本故事。”提到创作缘起,刘毛宁告诉小读者,《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中的故事情节都是根据自己真实的童年经历创作而成。作为一名绘本作者,刘毛宁十分善于挖掘普通物件上的情感和记忆。绘本中由铁皮柜改造而来的轮椅在中原地区十分常见,它是绘本中的重要线索,串起了整个故事,让儿时的记忆变得温暖和珍贵。

刘毛宁以“老物件”为题,向小读者现场发起提问:“你最想念的亲人是谁?他身边让你印象深刻的一个物件又是什么呢?”

“一把黑雨伞,每次下雨的时候奶奶就用它送我上学!”“外婆的手机包,因为她用了很多年了,不管走到哪儿都带着!”小读者们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踊跃地分享着自己与亲人间朝夕相伴的动人故事。他们也在老师的启发下逐渐明白,这些看起来似乎习以为常的物品,可能承载着一段或温情、或神秘的故事,可以成为绘本创作的核心线索。

活动现场,小读者们还尝试变身“小作家”,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与刘毛宁老师“接力式”共编一个故事。


编辑:路艳霞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