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0 15:34
中共北京市顺义区委员会
关于十三届市委第二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根据市委部署,2023年2月28日至4月27日,市委第七巡视组对顺义区开展了巡视。8月,市委第七巡视组向顺义区反馈了巡视意见。按照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履行政治责任,全力推进巡视整改工作
一是切实增强推进巡视整改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顺义区委深刻认识做好巡视整改工作,是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全区科技创新、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有利契机。巡视意见反馈后,区委迅速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整改工作指示精神,传达学习尹力书记在市委书记专题会议听取十三届市委第二轮巡视情况汇报时的讲话精神,动员全区上下坚决扛起巡视整改政治责任,不断深化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首都创新驱动发展前沿阵地,积极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顺义力量。
二是坚决担负起巡视整改工作的主体责任。针对市委反馈的29项问题,顺义区第一时间制定《关于市委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区委书记龚宗元同志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对整改工作负总责,带头领办市委书记专题会议点出的问题;其他区委、区政府班子同志分别任领导小组成员,按照分工积极履行“一岗双责”,定期听取巡视整改情况汇报,切实抓好分管部门领域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委办公室,办公室建立周汇总、定期调度工作机制,同时,贯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区纪委区监委同步跟进监督,同向发力,有力保障了巡视整改工作的有序推进。各牵头单位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发扬斗争精神,坚持动真碰硬,不断推动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建章立制确保巡视问题彻底整改和取得实效。坚持把反馈问题“当下改”与建立制度“长久立”相结合,全面梳理29项问题和63项具体事例,深入分析各项问题产生的原因,既在治标上下功夫,又在治本上动脑筋,从机制、程序方面明确预防措施、防微杜渐,确保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目前已经建章立制54个,已提出预防措施26个。
二、坚持标本兼治,推动整改任务落地见效
整改进展情况总体概述。
(一)充分发挥“把方向”作用
1.深入系统扎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一是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努力掌握其中蕴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健全完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制度机制,坚持区委常委会会议第一议题制度,制定《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纳入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通过辅导报告、交流研讨等方式深入开展学习研究。三是持续深化新能源智能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研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加强对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等顶层设计谋划。一是加强对全区科技创新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研究部署,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专题会传达学习部市共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现场推进会等精神,研究相关工作方案,部署我区相关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工作目标、主要措施和完成时限。二是编制《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2023年工作要点》,落实《顺义区“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制定《顺义区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023年工作方案》。三是牢固树立科技创新发展“一盘棋”思想,加强高位统筹协调,强化部门联动,科学研判全区经济发展情况和指标完成情况,更加合理确定发展目标,确保不同规划中目标任务统一。
(二)完善“抓统筹”制度机制
1.压实成员单位责任。一是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顺义区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暨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建设领导小组组成和工作机制》,将“顺义区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专班”和“顺义制造业创新发展领导小组”整合,成立“北京市顺义区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暨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建设领导小组”,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建立定期召开会议、信息报告、项目管理、督查督办等机制。二是强化各部门信息整合,推进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组织实施,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压实牵头单位主体责任,统筹形成合力,切实做到全区科创工作“一盘棋”。
(三)提升“定政策”系统性、精准性
1.加强对科技创新、产业促进政策系统研究、统筹把关。建立产业支持政策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区委区政府统筹产业支持政策制定及相关工作力度,做好区内产业支持政策衔接,避免交叉重叠,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更好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2.充分发挥政策引导激励作用。一是完善协作联动机制,整合各部门政策资源,印发《顺义区支持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涵盖科技创新服务、产业生态体系建设、人才发展等多方面具体措施,形成“1+N”产业政策体系,最大程度发挥政策引导激励作用。二是多渠道开展政策宣传培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狠抓产业政策落实成效,主动针对未在区内实地经营企业进行政策宣传,争取企业实地经营。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全区R&D提升工作专班,细化工作任务,定期走访调研重点企业,了解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需求,鼓励引导企业开展研发活动。
3.推动政策落地落实。一是持续推动人才政策与产业政策融合落地。开展人才领域政策研究及调研,修订区级人才政策,面对面了解人才落地发展需求,建立政策修订研究论证机制,召开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题会,调度各系统现行人才政策情况以及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确保人才分类、认定流程及保障措施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行性。二是深入研究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特色,对标分析全国重点区域对半导体产业支持政策情况,制定顺义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专项政策,促进产业集聚。
(四)全面推动改革创新
1.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一是强化对科技创新领域改革调度部署,将科技创新领域改革任务纳入区委深改委年度改革要点、督查计划,深改委定期听取改革进展情况汇报,牵头区领导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具体难点堵点问题。二是深化中关村顺义园改革,就中关村科技园区顺义园新一轮空间规模和布局调整开展专题研究,坚持减量、集约发展原则,申请上级支持做好布局优化调整,推动空间集中连片发展。三是加强与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联系对接,发挥中关村创新政策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关注和培育力度,深入重点企业调研走访,解决企业诉求。四是深化国企改革,以深化改革为抓手,推动国企参与科创中心建设,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将区属国企承担的重大科创项目服务保障任务等作为考核指标加强考核。
(五)加快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
1.高质量落实示范区建设任务。一是印发实施《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2023年工作要点》、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清单,明确了28项重点任务、30项重点项目,形成双清单,每月收集汇总各项任务、项目进度,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编制形成《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2023—2035年实施方案》,分阶段制定到2035年的发展目标。三是从产业结构调整、空间资源统筹等方面深入分析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定期召开会议调度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加快推进目标完成。
(六)加强三大创新产业集群建设
1.提升产业发展集群效应。一是完善重点产业链“一链一策”配套措施,汽车产业链方面,通过重点企业专项扶持、助推零部件企业落地完善配套措施;智能制造产业链方面,通过开展智能制造单元、智能产线、数字化车间改造等方面完善配套措施。二是积极推动产业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方面,全力推动现代稳产、理想达产、奔驰扩产,落地理工华创、继峰座椅等零部件配套项目。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方面,我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规上企业目前已达到10家,第三代半导体标准厂房结构加固已完成,泰科天润项目现场正在进行场地平整。航空航天产业方面,已形成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航空材料、航空高级别维修优势产业项目集聚。三是积极落实2022年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资金申报工作。顺义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成功入选工信部“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七)全面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1.高标准推进市级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一是建立对市级工作任务、重点项目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倒排工期、压实责任,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议,加强督促检查,确保重点任务、重点项目扎实推进。二是发布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相关行动计划,强化专班力量,区经济和信息化局与中关村顺义园(北京中德产业园)管委会联合办公,增加专班人员力量。三是推进我区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目前已累计完成转型升级项目100个,任务完成率100%。四是编制出台《顺义区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政策文件,加快推动区内重点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2.高质量抓好区级工作任务。一是科学制定任务、项目年度目标,多轮次向成员单位征求意见并达成一致,确保年度任务、项目目标设定准确合理。二是配套制定《顺义区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023年工作方案》《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2023年工作要点》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建立联络员沟通机制、月调度及月报机制、季度及年度总结汇报机制,对项目进展实现全程跟踪。三是积极推动孵化载体申报国家、市级孵化器,目前我区市级孵化器增至5家,重点孵化器孵化企业累计398家。四是提升第三代半导体标准厂房使用率,已经推动一批企业项目入驻第三代半导体标准厂房,目前厂房出租率已达到75%。
3.提升督查督办效力。一是落实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领导定期听取相关工作汇报,顺义区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暨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按月收集市区两级重点任务、项目进度,分别对存在问题项目进行实地督导。二是对2022年市级工作任务和相关科创中心项目进行“回头看”,补齐完成佐证材料,同时对未完成项目进行持续跟踪。三是持续做好与项目承担单位沟通,强化各项政策资金支付材料的备案审核工作,加强政策资金监督。
(八)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
1.履行区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是加强对全面从严治党研究分析,将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纳入区委2023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在区委常委会上专题研究我区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暨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情况。二是健全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定期分析相关工作机制,将全区各单位每半年一次分析研判和政治生态分析报告工作纳入党建考核。三是加强全面从严治党警示教育,我区自2020年起创新开展“每月一警示”,区级层面开展了33期警示教育。2023年6月起,顺义区定期召开区级层面“每月一警示”主题会议。2023年3月以来全区120余家单位共开展1100余次警示教育活动,持续强化警示教育成效。四是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加大对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情况的关注,增强从大局中谋划推进审计工作的能力。
2.进一步压实纪委监督责任。一是提高监督能力,将科创领域相关政策文件作为区纪委常委会传达学习重要内容,加强对科创领域有关专业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增强业务和监督能力。二是加强监督执纪,将重点科创项目纳入监督清单,开展专项监督。2023年各纪检监察组织在科创领域监督中,列席会议47次、谈心谈话82人次、定期检查31次。三是提高监督质效,区纪委区监委每季度向区审计局调取有变动的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归入廉政档案。四是强化对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监督检查力度,区纪委区监委定期了解示范区任务进展情况,扎实推进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双清单进展。
(九)完善资金监管机制
1.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一是进一步加强区委常委会会议管理工作,制发《区委常委会会议议题管理细则》,确保“三重一大”有关事项按照流程和决策程序进行研究讨论。强化区委常委会会议的计划性,年初制定区委常委会会议议题计划,对需定期提交区委常委会会议研究事项进行梳理汇总,并按要求时限及时提醒相关单位提交议题材料。二是提升各单位“三重一大”制度落实成效,督促相关单位加强内部管理,组织开展“三重一大”制度学习培训,确保“三重一大”事项严格按照程序研究审议。
2.落实预算管理制度。一是加大对各单位预算管理全过程指导力度,严格预算追加审批程序,不断提升预算执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部门监管职能,坚持季度入户指导服务工作模式,每季度入户解决各单位财政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切实加大财政指导服务力度。二是切实提升预算编制的精准性和规范性,对于满足年初预算批复条件的产业政策兑现项目全部批复至各部门,切实提高部门预算批复率。三是严格控制预算追加范围及年中预算追加规模,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对于部门新增资金需要按照规范程序优先通过部门预算调整调剂解决,切实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
3.完善奖励扶持资金终止机制。一是加强奖励资金拨付条件审核,完善资金拨付相关机制,资金拨付前重点审核单位提供的审计报告及考核事项完成情况,未完成承诺事项的不予拨付资金。围绕重点“一事一议”类项目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我区重点项目“一事一议”政策管理工作机制》,由区级部门、相关属地联合开展实地走访,跟踪项目进展,核实企业是否能够完成承诺事项,敦促进展缓慢的项目及时整改,无法整改的协商解除协议,全力保证财政资金安全。二是进一步加强企业迁移服务,对于已迁出企业或意向迁出企业,汇总制定迁移企业工作台账,由各属地或部门开展企业迁移服务工作。三是落实好奖励扶持资金终止机制。
4.加强绩效评估工作。一是加快绩效评估工作进度,进一步缩短绩效评价周期,按期提交阶段性绩效报告。二是切实做好评估结果运用,对照绩效评估指出问题,全面分析问题成因,逐项梳理形成整改措施。三是进一步规范区级产业政策兑现工作,出台《顺义区区级产业政策兑现联动审核工作机制》,设置属地初步审核、政策执行部门复核、区级职能部门联审、财政部门资金审核、政策执行部门终审的联动审核工作机制。通过加强相关部门信息沟通对接,做好政策资金兑现全过程监管,避免出现企业重复享受政策、超额享受政策等情况。
(十)规范扶持资金发放
1.坚决避免扶持资金重复发放。一是建立政策兑现联审工作机制,制定印发《顺义区区级产业政策兑现联动审核工作机制》文件,建立属地初步审核—政策执行部门复核—区级职能部门联审—财政部门资金审核—政策执行部门终审的闭环管理机制,各部门协同配合,信息共享,严格筛查企业重复申报,全力保障财政资金安全。二是结合产业政策扶持条款及兑现情况,对近五年政策兑现情况进行进一步梳理及排查,目前暂未发现重复发放扶持资金问题。
2.加强扶持资金拨付监管。一是严格落实《中关村科技园区顺义园管理委员会内部控制管理手册(2023修订版)》中涉及项目资金支出、第三方审计制度、绩效追踪及监管等相关条款要求,加强内控管理,保证流程规范。二是印发实施《顺义区科委科普活动资金管理办法》《区科委关于政府购买科普服务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对科普活动的预算明细、实施内容等进行严格把控,并开展2024年科技下乡、科普进校园、科技周等活动的事前绩效评估工作。三是加强科技类项目日常资金监管,围绕我区重点“一事一议”类项目制定专项工作机制,联合相关属地及部门全面开展实地走访,跟踪了解项目进展,全力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
(十一)提升防范化解风险意识
1.全面整治科创领域安全生产隐患。一是高度重视科创领域安全隐患问题,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深入开展排查整治。制定印发《顺义区实验室及实验场所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实验室重点整治内容和重点检查场所。督促中关村顺义园管委会在园区范围内开展了实验室及实验场所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二是进一步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定出台《顺义区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分工规定》,明确区科委对我区实验室和实验场所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三是加强第三代半导体标准厂房特种气体供应站建设指导及监管工作。组织召开三代半标厂一期特种气体供应站协调会,做好企业指导服务。
(十二)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1.规范第三方服务使用。一是在科创领域职能部门内部围绕“提高能力素质,改进工作作风”开展廉政教育,提高专业能力、改进工作作风、规范第三方管理使用。二是加强区级对购买第三方服务项目预算的审核把关,全面清理过度依赖第三方服务问题,对过度依赖第三方服务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将开展过度依赖第三方服务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与2024年预算编制工作相结合,加强对预算单位委托第三方服务项目预算管理的指导,进一步严控2024年委托第三方服务项目预算。
2.严格执行干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干部管理制度,增强人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区科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等相关单位借用人员均已返回编制所在岗位,同步制定了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岗位职责,加强机关行政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明确了区科委科技项目促进科负责科技人才智库建设相关工作。
3.发挥人才支撑作用。一是完善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强化小组牵头抓总职能,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修订区级人才政策,制定完成《顺义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顺义区实施“梧桐工程”人才支持计划的暂行办法(试行)》,分层分类划定人才类别、明确认定支持范围、细化人才认定标准及支持资金,制定“梧桐工程”人才支持计划认定评审工作方案;依托HICOOL“六位一体”创业生态平台,2023年共引进优质参赛项目110个。
(十三)强化攻坚克难意识
1.加强重点问题解决力度。一是加强工作任务的督促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研究2024年上报市级科创中心建设重点任务及项目等议题,调度2023年度区级滞后项目,推动项目手续加快办理,进一步缩短工程工期,切实提高一抓到底工作能力。二是加强与三大科学城、高校院所对接。与清华、农大、北邮等多所高校院所密集对接,加快推动相关重点实验室在顺布局。2023年全区承接“三城”科技成果119项,增长61%。三是持续梳理示范区空间资源,加强与属地联动,提高闲置空间资源利用。四是持续深化三大主导产业研究,推动打造三大主导产业集群,持续完善产业链。五是强化示范区宣传工作,举办走进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三大主导产业推介会,北京时间、人民网等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
(十四)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1.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相关工作机制。一是修订《顺义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专班建设方案》及实施细则,形成《顺义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23年工作方案》及配套的《顺义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23年任务分工清单》。制定措施推进小试、中试基地建设,区内相关企业成为全市3家获批支持的市级概念验证平台之一。二是参加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三城一区”融合发展联学活动,加强“三城一区”融合发展。三是埃米空间成功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洪泰智造、海高创新成功进入第三批北京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拟认定公示名单,我区市级孵化器增至5家。
(十五)做好创新资源要素保障
1.加强闲置土地处置利用。一是深入开展专项调研工作。完成土地现场踏勘,梳理掌握详实的基础数据、属地发展定位与规划落实情况,结合规划及现状等形成“一地一策”方案。用好、用足存量国有建设用地盘活利用政策,通过宣贯、案例分享等方式积极开展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工作。二是高度重视疏解企业腾退土地的再利用工作,加强“高精尖”项目的引进。加快形成集群效应,全年项目谋划工作有序推进中。推荐8家企业进行市级老旧厂房更新奖励申报。三是推动顺义区“经济大脑”建设。应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全区统一的经济工作管理平台,推进“经济大脑”基础数据底座建设。
2.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一是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资源,积极筹划各项科普活动。二是提升产业园配套建设。围绕重点园区,根据重点项目配套设施需求,制发《顺义区产业园区配套设施提升方案》,进一步完善提升周边配套设施。持续推动中关村顺义园区及各镇级园区周边配套设施提升。三是共享规划信息,加快推动实施工作,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向各建设主体提供已批复或公示版街区控规方案,为区域改善交通出行条件,增加商业服务设施提供规划保障。
三、巩固深化整改成效,做到巡视整改永远在路上
一是切实加强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任务的领导。进一步深入研究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规律,加强统筹谋划、顶层设计,健全领导体制,发挥“一把手”带头表率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建立科技创新、产业促进政策体系,全面提升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有效性。带领全区上下全力以赴抓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首都创新驱动发展前沿阵地,为全市落好“五子”,融入新发展格局,为首都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贡献顺义力量。
二是高质量完成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任务。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加快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聚焦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三大主导产业,加大重点项目强链补链力度,推进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着力提升干部队伍专业素质、科学素养,激发党员干部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强化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大力营造创新氛围。加快补齐重点园区周边生产和生活配套,营造高品质服务生态圈,打造产城融合的新型科技园区发展典范。全面落实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各项任务,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监测调度,确保不折不扣完成全年各项目标。
三是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各级党组织把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作为必修课,加强警示教育,突出用好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党员干部,增强全体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法纪观念。进一步梳理招投标、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等方面共性问题,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关键环节,健全完善内控制度,提升各项工作规范化水平。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强化“过紧日子”思想,完善科技奖励扶持资金监管机制,强化审计、财会、统计监督,加强绩效评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督帮一体、管住管好”作用,强化对科创中心建设任务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入排查科创领域廉洁风险,加大执纪执法力度。
四是持续抓好长效整改工作。坚持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建章立制,把反馈问题“当下改”与建立制度“长久立”相结合,把经验和教训提炼固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好措施和好方法。把推进巡视整改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巡视整改成果体现到高质量发展成效上。集中整改期结束后,坚持决心不变、力度不减、尺度不松,坚定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持续推进常态化整改,定期研究调度整改工作,对已完成的整改任务,着力巩固拓展整改成果、防止问题反弹;对基本完成的整改任务,紧盯不放、一抓到底,直至问题整改清零。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联系方式:69442864;通信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复兴东街1号;邮编:101300;电子邮箱:qwb@bjshy.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