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我亲眼所见,我们一败涂地”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杜梨

2024-05-12 13:45 语音播报

锐评
进入
长安观察
看更多
+ 订阅

“我亲眼所见,我们一败涂地。” 

美国资深汽车媒体人凯文·威廉姆斯在中国参观北京国际车展及本土车企后,在美国新能源车行业媒体“InsideEVs”网站发表文章分享相关见闻。感受如此痛彻,概因震撼来得过于猛烈。毕竟,在美国一些专家学者看来,中国新能源车的优势,全在于“补贴”。

可百闻不如亲历,真到中国深度体验才发现,事实并非像某些别有用心者所宣称的那样。在试乘过十几辆中国品牌的电动汽车后,这位资深汽车媒体人发现,中国电动车技术先进,又愿意迎合消费者的喜好做出创新,新产品层出不穷,还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高新科技。反观某些老牌西方汽车制造商,尤其是美国制造商,压根就没有试图了解并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只想傲慢地卖掉他们自己的车,仿佛消费者需要做的就只能是接受。

“任何一款价格适中的中国电动车,它所载有的基本信息娱乐系统,都要比一些售价在六位数的欧美汽车更胜一筹。”中国新能源车性能卓越、性价比高,能够抢占市场、吸引消费者并不奇怪,某些人毫无根据的抹黑中伤根本站不住脚。 

看看中国大街上跑动的新能源车,其中有中国本土品牌,也有不少西方品牌,就知道“排挤西方品牌”的说法是个伪命题。再看看北京车展人头攒动,共有100多款新车型首发和概念车发布,反观美国国内车展媒体预览日空空荡荡,去年9月底特律车展更是“只有一款全新车型亮相”,谁在努力创新突破、谁躺在曾经的优势上睡大觉不言自明。

事实上,一两句嘴硬的批评,根本不可能撼动中国新能源车收获的认可。比如,美国东部时间5月10日,中国新能源车企极氪在纽交所上市,从品牌发布到IPO用时仅37个月,刷新了中国新能源车企史上最快上市纪录。上市首日,其股价大涨超34%。资本市场的反应最为敏锐,超额认购、股价大涨,也最直观反观出世界市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实力和前景的肯定。

以更大视野来看,随着全球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绿色需求不断增长。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价值被认可、被期待,实属情理之中,在这样的大势之下,某些人试图通过“产能过剩”的话术来打压中国新能源汽车,通过“高额关税”等使其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受阻,为的不过是给自家汽车施加“贸易保护”,以及用对待中国的“强硬态度”争取选票。

历史反复证明,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没有赢家。这一点,最爱举起“贸易保护大棒”的美国理当深有体会。正如彭博社曾指出,过去10年美国采取的钢铁保护主义措施,并未阻止美金属制造业就业岗位减少,反而增加了其他领域成本,降低了行业竞争力。如今某些人想要再祭出此招,莫不是又已做好准备承受反噬了?

“当西方车企、科技公司和监管机构打压中企时,那种所谓的‘保护市场’的说辞显得非常空洞,更像是在哗众取宠。这不是在竞争,而是想把竞争完全排除在外。”正如凯文·威廉姆斯所指出的,正是如出一辙的傲慢心态,让西方汽车制造商失去了发展的先机。如今无视问题所在,还继续拿出一副“酸葡萄心态”来打压竞争对手,最终又会酸到谁呢?


编辑:胡宇齐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