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2 13:45
“我亲眼所见,我们一败涂地。”
美国资深汽车媒体人凯文·威廉姆斯在中国参观北京国际车展及本土车企后,在美国新能源车行业媒体“InsideEVs”网站发表文章分享相关见闻。感受如此痛彻,概因震撼来得过于猛烈。毕竟,在美国一些专家学者看来,中国新能源车的优势,全在于“补贴”。
可百闻不如亲历,真到中国深度体验才发现,事实并非像某些别有用心者所宣称的那样。在试乘过十几辆中国品牌的电动汽车后,这位资深汽车媒体人发现,中国电动车技术先进,又愿意迎合消费者的喜好做出创新,新产品层出不穷,还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高新科技。反观某些老牌西方汽车制造商,尤其是美国制造商,压根就没有试图了解并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只想傲慢地卖掉他们自己的车,仿佛消费者需要做的就只能是接受。
“任何一款价格适中的中国电动车,它所载有的基本信息娱乐系统,都要比一些售价在六位数的欧美汽车更胜一筹。”中国新能源车性能卓越、性价比高,能够抢占市场、吸引消费者并不奇怪,某些人毫无根据的抹黑中伤根本站不住脚。
看看中国大街上跑动的新能源车,其中有中国本土品牌,也有不少西方品牌,就知道“排挤西方品牌”的说法是个伪命题。再看看北京车展人头攒动,共有100多款新车型首发和概念车发布,反观美国国内车展媒体预览日空空荡荡,去年9月底特律车展更是“只有一款全新车型亮相”,谁在努力创新突破、谁躺在曾经的优势上睡大觉不言自明。
事实上,一两句嘴硬的批评,根本不可能撼动中国新能源车收获的认可。比如,美国东部时间5月10日,中国新能源车企极氪在纽交所上市,从品牌发布到IPO用时仅37个月,刷新了中国新能源车企史上最快上市纪录。上市首日,其股价大涨超34%。资本市场的反应最为敏锐,超额认购、股价大涨,也最直观反观出世界市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实力和前景的肯定。
以更大视野来看,随着全球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绿色需求不断增长。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价值被认可、被期待,实属情理之中,在这样的大势之下,某些人试图通过“产能过剩”的话术来打压中国新能源汽车,通过“高额关税”等使其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受阻,为的不过是给自家汽车施加“贸易保护”,以及用对待中国的“强硬态度”争取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