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缺口400万人!护士流失现象不容忽视
北京晚报 | 记者 张丽

2024-05-12 17:36 语音播报

锐评

又到护士节,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对护士的赞美和感激,但是一组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统计数字让人不免忧心忡忡。据央视报道,截至2023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量达到563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4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超过80%,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但是目前的医护比还不到1∶1.2,按照1∶2的目标测算,全国护士缺口接近400万人。

业内人士表示,造成这一缺口的原因,首先是工作超负荷,据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麻醉科护士介绍,只要走进科室,就意味着接下来的12个小时都是忙碌的,加班加点是常态,节假日也不能正常休息,总会有等着做手术的病人。此外,工资待遇不高特别是职业尊荣感不强,致使一些人不愿意加入护士队伍,甚至工作没多久就选择离职。不可否认,现在还是有不少人还没改变“护士就是伺候人”这种过时的观念,在就诊过程中不尊重护士的劳动、不配合护士的要求,甚至出现辱骂殴打等医闹现象。护士身处医患关系第一线,难免身心俱疲。近年来,护士队伍流动性大、人才流失现象日趋严重。

就在护士缺人导致用工荒的同时,护理专业就业难同样存在。不少工资高、待遇好、有前途的大型医院对护士的招聘要求越来越高,理论上本科毕业即可,但实际上应聘者都“卷”到了至少硕士才能入围。更多的医院受制于人力成本,往往是能少招就少招。一边是有的医院招不到人,一边是护士找不到工作,而且越是大医院、好医院对编制的管理就越严格,也导致护理缺口堵不上。在职的护士人数越少就越辛苦,越辛苦就越想离职。遑论护士还要经常面对来自上级和医院的重复性培训考核竞赛,以及形式主义的书写留痕负担。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士这么重要的工作面临巨大的人力缺口,这种恶性循环必须打破。否则,医生辛辛苦苦看病、做手术,却因为护理没有跟上而导致患者无法顺利康复,最后不仅患者身心痛苦,还会加剧医患矛盾。早在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理想情况下,医院每张床位至少配备0.4名护士,这意味着一个拥有40张床位的病区,理应配置不少于16名护士,然而许多医院的实际护士配备远未达到这一标准。据报道,极端情况下,某些医院的病区夜晚只有两位护士值守,负责数十名病患,导致护理响应难以及时。更何况,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无论是住院治疗还是居家护理,都需要专业护士。这么一算的话,缺口就更大了。

今年我国护士节的主题是“发展护士队伍,优化护理服务”。护士队伍兵强马壮,是优化护理服务的前提,才能更好对接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护理服务需求。加大护士的培养力度和专业度,逐步提高护士的待遇,提升护士职业的尊荣感,不求一蹴而就,但求日拱一卒。对护士的重视和赞扬不能局限在护士节这一天,更不能停留在口头和社交平台上。


编辑:张丽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