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血压日 | 血压“稳”中求胜:揭秘精准测量的健康密码
2024-05-16 14:57
关注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高血压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健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当我们谈论健康时,往往容易忽视一个看似平常却至关重要的生命体征——血压。血压,这位“隐形”的健康守护者,时刻关注着我们的心脑血管健康。然而,当血压出现异常时,便可能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因此,精准测量血压成为了我们守护健康的重要一环。


2024年5月17日,我们迎来了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强调了血压精准测量的重要性。今天,应急总医院急诊科主任缪国斌我们一起探索血压测量的新篇章,让精准成为我们健康的守护者。

一、守护心脏,从精准测压开始

血压是人体心血管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心脏收缩和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长期高血压会对心脑血管系统造成损害,增加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疾病等风险。因此,准确测量血压对于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至关重要。

二、血压测量的“三剑客”:准备、方法与细节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血压测量也迎来了“黑科技”的加持。让我们一起揭秘这些让血压测量更加精准、便捷的新技术,感受科技带来的健康新体验。

1.选择合适的血压计

血压计是测量血压的工具,目前市场上主要有水银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两种。水银血压计测量准确度高,但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不适合家庭使用。电子血压计操作简便,适合家庭自测。在选择电子血压计时,应注意选择品牌可靠、经过验证的产品。

测量血压前,应让受试者安静休息5-10分钟,排空膀胱,避免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因素对血压的影响。同时,应确保测量环境安静、舒适、温暖,避免过冷或过热。

2.测量方法

(1)坐姿测量:受试者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双脚平放地面,上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将袖带平整地缠绕在上臂中部,松紧适度。打开血压计开关,开始测量。

(2)站姿测量:在某些情况下,如评估体位性低血压时,需要进行站姿测量。受试者站立后,立即进行血压测量。

(3)多次测量: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可以进行多次测量。每次测量间隔1-2分钟,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3.注意事项

(1)袖带尺寸:袖带尺寸应与受试者上臂周长相匹配,过大或过小的袖带都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2)避免干扰:在测量过程中,应避免说话、移动或深呼吸等动作,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3)记录结果:每次测量后,应记录测量时间、日期、血压值和心率等信息,以便后续分析和比较。

三、血压“波动”背后的“真凶”

1.生理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逐渐降低,血压逐渐升高。

(2)性别:女性在绝经前血压通常低于男性,绝经后逐渐接近男性水平。

(3)体型:肥胖者血压通常较高。

(4)情绪:情绪激动、紧张等因素会导致血压升高。

(5)运动:剧烈运动后血压会升高。

2.病理因素

(1)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

(2)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

(3)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肾动脉狭窄等。

(4)其他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3.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会影响血压的测量结果,如降压药、镇痛药、抗抑郁药等。在测量血压前,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药物及其剂量。

降压之路:从生活点滴做起

1.生活方式调整

(1)合理饮食:减少盐分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钾、钙等矿物质的摄入。

(2)适量运动:根据自身体质和喜好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3)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升高血压,应尽量避免。

(4)保持心理健康:学会调节情绪,避免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中。

2.药物治疗

对于血压持续升高且生活方式调整无效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降压药物种类繁多,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同时,患者应按时服药,避免漏服或自行停药。

精准测量血压是高血压管理的关键第一步。通过选择合适的血压计、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注意影响测量准确性的因素等方面入手,可以提高血压测量的准确性。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有效降压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目标。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让我们从精准测量血压开始,共同守护心脑血管健康!(本文配图来源网络)

专家推荐


缪国斌,应急总医院急危重症中心/急诊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知名专家。

技术擅长:内科及心血管危急重症的抢救治疗,对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抢救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曾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赛克勒医学院研修,从事内科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病的诊疗及介入诊疗27年,熟悉起搏器和心律失常、高血压及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诊疗,在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冠脉严重钙化病变旋磨及准分子激光治疗、心衰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高血压及结构性心脏病、血管内影像学及生理学等方面有较深造诣。作为术者完成冠脉介入手术12000余例,急性心梗心源性休克救治成功率达99%。能够熟练使用无创及有创呼吸机、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o)、主动脉反搏球囊(IABP)、体外膜肺(ECMO)等技术抢救危重症患者。

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篇。出版专著两部,合著两部。作为第一负责人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6项科研基金资助,作为业务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6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荣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创新与转化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创新与转化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心血管学组成员,北京医学会鉴定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

策划:融媒体中心

作者:莫鹏

审核:缪国斌

监制:彭雪征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