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大栅栏试点取消电动自行车充电服务费
北京西城报 | 作者 邰绍峰 姜灏

2024-05-21 13:28 语音播报

城事

不收取服务费后,充电桩收费标准降低

目前不少小区都安装了充电桩、充电柜,但是“飞线”充电、拎电池上楼的现象仍有发生。近日,记者通过探访发现,原来部分居民认为在家里充电费用更便宜。为解决这一问题,大栅栏街道继1500个充电接口全部实施“民电”收费标准后,率先试点取消电动自行车充电服务费,促使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收费标准下调,惠民力度再上新台阶。

让利于民 分离电费与服务费

5月16日下午,记者走进大栅栏街道前门西河沿街,只见如家商旅酒店一旁的充电车棚内新增了一排充电桩,共24个充电插座,扫描充电码,显示计费标准为每度电0.5103元,按照一辆单位为60V20AH的电动自行车充满电来计算,充满一次需要6毛钱左右。

下午5点半,外卖小哥杜伟杰“准时”推着车走进了车棚内,由于自己的配送区域被分配在北京坊周边,因此每天在这个点位充电已成为他的“日常操作”。他一边收拾车尾的储物箱一边告诉记者:“我这种功率的电动车之前充电桩按照2小时1元钱收费,充一次电要4元左右。前段时间这里下调了价格,便宜了将近一倍。就在几天前,‘充电站收费标准’那一公告栏又被贴上了新标签,就连服务费都不收了,充电更实惠了。”

工作人员介绍,当初安装充电桩时,考虑到居民们需求迫切,首先要解决的是“从无到有”的问题。可时间长了,大家发现在楼下充电还是比在家里贵一些,就开始反映充电价格的问题了。

据记者了解,前期街道对居民使用充电设施的意愿进行了调查评估,结果显示,辖区集中充电设施使用频次远低于预期。为此,街道在与充电服务企业进行沟通,发现收费标准高于家庭充电的主要原因在于增加了服务费。

“在对服务费的构成进行梳理分析后,我们发现服务费包括维修管理费和终端流量费两部分,且终端流量费只占服务费总额的26%,具备了试点取消服务费的基本条件,进而实现‘小投入大回报’目标效果。在街道投资建设的公共充电设施运营过程中,我们将维修管理费由街道已开展的城市运行工程类项目服务企业承担,既不增加服务项目,也不增加项目费用;并拟将占服务费很小部分的终端流量费通过购买产品的方式列入街道财政支出,从而实现了居民充电只需承担平价电费。”大栅栏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副科长李旭耀介绍道。

试点以来,街道已与五家充电服务单位达成合作意向。服务费的取消,也让充电设施使用频率大幅增加,更能引导大家规范充电,提高安全防患意识。

便捷于民 绘制电动自行车充电地图

大栅栏街道胡同多、平房多,目前,辖区电动自行车已达4400余辆,可用充电接口1500个,基本实现安全充电“全覆盖”。但居民、游客想随时找到就近、可用的充电设施并不是特别容易的事。

电动车充电桩,不能满足于“有没有装”,更要重视“好不好用”。今年4月,大栅栏街道专门制作了《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分布图》,列出区域已建充电柜、充电桩点位明细和近期计划建设充电设施明细,通过街道微信公众号、社区通等方式宣发,让大伙对充电设施分布了然于心,并要求区域充电设施运营企业在充电设施旁显著位置及充电小程序内对收费标准进行公示。记者注意到,图中标出了辖区内现有的充电柜32个、充电桩35个和计划建设的充电柜10个。涵盖前门西大街、前门西河沿、珠市口西大街、延寿街等大栅栏地区主要道路。

除此之外,今年街道在持续推进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基础上,在辖区所有社区的居民院落安装简易充电设施,与集中充电设施形成“互补”,让平房区居民享受安全、便捷的充电服务。“年内预计为符合安装条件的院落安装简易充电盒600个、单仓充电柜250个,真正做到‘让利于民’。”李旭耀说道。

接下来,大栅栏街道将加快脚步推动简易充电设施“上岗”,满足更多居民的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保障辖区消防安全。


编辑:胡德成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