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1 16:10
如今,各行各业都主打一个“创意”。谁的点子新颖,谁就能打造“爆点”。这不,前段时间,某地标新立异立了一块碑,名曰“孟姜女哭倒长城处”。消息一出,网友们乐了,纷纷脑洞大开——“哪吒闹海处” “嫦娥奔月处” “盘古开天辟地处”,争先恐后开发“新景点”。
孟姜女哭长城本就是一个充满浪漫想象的传说,何谈现实落点。吊诡的是,此类“创意”还真不少见。这些年,“孙悟空”找到了“出生地”,连“西门庆”也有了故里。至于历史人物,更是被人抢夺的香饽饽。南阳襄阳抢诸葛亮,安陆江油抢李白,诸暨绍兴抢西施……但凡有点故事的古人,都成了“流量IP”。至于真伪如何似乎没人较真,带来曝光量、刷出存在感就行。
奇葩创意何其多,无非是试图利用名人效应,带动当地“出圈”,轻松吃上“文旅饭”。网络时代,“一夜爆红”“小透明逆袭”的传说神乎其神,不少人也从中习得了满满套路——要博得最多关注,获得最大流量,必须讲最“爆”的故事。比如上述 “孟姜女哭倒长城处”所在景区,历史上既是军事重镇、商贸枢纽,又有极具特色的城防建筑,本来看点不少,但当地仍要加这么一块不伦不类的碑,大抵还是希望借这个梗让景区红得快一点。
“酒香也怕巷子深”,想方设法营销推介并没有错,但急功近利眼皮太浅必然招致群嘲。“黑红”之红既徒留负面印象,另一方面整天琢磨不靠谱的“爆款”也会牵扯和浪费精力和资源。若没有深入思考、没有长远规划、没有过硬服务,只想着抖机灵,哪里能获客和留客呢?
“名满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这些年,为了“泼天富贵”,各地文旅部门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新玩法无论怎么玩,都不要“太上头”。譬如某位专家建议,就算一定要立碑引流,那也得把“相传”刻在前头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