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轴|用声音书写历史,感受北京中轴线上的“天人合一”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25 07:34

都视频

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观念在中轴线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其中最集中的就是钟鼓楼。当年刘秉忠就是用一根棍和一条线确定了北京中轴线的方位,北京城一天的时间就是通过钟鼓楼来进行标定的。

北京钟鼓楼位于中轴线的北端,拥有一套完整的报时系统。北京钟鼓楼始终沿用先击鼓后撞钟,即每日报时始于“暮鼓”,止于“晨钟”的报时方式,定更和亮更皆击鼓撞钟108声。

【钟楼的几个数字】

47.9米:钟楼的通高47.9米,共有二层,灰色砖石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

五更:古人把每夜划为五更(每更次为一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每晚戌时定更,钟声响,城门关,交通断,称“净街”。

108声:钟楼撞钟报时自有规律,俗称“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反复两遍,共计108声,古人用108声代表一年。

站在钟鼓楼的观景平台上,沿着中轴线往南看就是景山,再往前是故宫。这样的设计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它们集中于此,发出规范百姓生活作息的声音。同时,也让这条京城中轴线带有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及时空合一的宇宙观。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编辑:王雅贤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