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工科博士→“中巴友谊”见证者→诗词大会总冠军!
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

2024-05-25 13:41 语音播报

天下

《2024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

在最后一题抢答的决胜关头

题目还未完全读完

一位选手已飞快给出正确答案

“开挂”般地摘得总冠军

网友不禁感叹

“我还在听题,学霸已经答完了!”

这位学霸叫申昊

毕业于清华大学精仪系本科

是机械系2010级的博士

他凭借深厚的诗词素养

和出色的现场表现

荣获本年度诗词大会总冠军

与此同时

他还是国机工程集团工程师

多年派驻巴基斯坦

奋战在海外项目一线

为“一带一路”建设做贡献

见证了中巴友谊

大学本科期间

申昊就对诗词抱有了很大热爱

精仪系的王伯雄教授

对诗词颇有研究

给予了他很多指点

他还加入学校诗社

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大四那年,中国当代词学家

唐圭璋先生的弟子

——王步高教授

来清华开设诗词课程

申昊成为王教授在清华的第一批学生

课堂上,他系统学习了

对联和诗词写作,受益匪浅

如今,距王教授离去已近七年

在诗词大会第九场“相逢”录制时

嘉宾老师们讲到苏轼的词

“十年不见老仙翁”

令申昊不由得想起恩师

诗词穿越千年

再次击中了他的内心

2017—2020年期间

申昊在巴基斯坦执行常驻任务

他参与的巴基斯坦

尼鲁姆-杰卢姆水电项目

是中国企业在国外承建的

大型水电工程之一

年发电量51.5亿度

能够覆盖巴基斯坦15%人口的用电

被誉为巴基斯坦的“三峡工程”

营地建在半山腰上

沿杰卢姆河溯游而上的山路

是通往营地的唯一途径

蜿蜒曲折的山路上

车辆跟在羊群后徐徐前行

虽能欣赏独特的风景

但也时常会遇到山体塌方

给行进带来极大危险和困难

再者,项目水头高

当地地质情况不稳定

大大增加了水电施工的难度

申昊和项目团队的同事们

合作克服了各种困难

完成了水电工程的建设

缓解了当地用电紧缺问题

在国外常驻期间

申昊随身携带着

与诗词相关的书籍

夜深人静时

读几首诗、抄几句词

可以让他获得放松

思乡心切时

“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他体会到

古人与自己同样的乡愁

为工作奔波时

“但愿苍生俱饱暖”让他觉得

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意义

正是对诗词长久的热爱和坚持

让申昊成为本届诗词大会

发挥最稳定的选手

在巴基斯坦项目现场

中巴两国的同事们听说他要上场了

特别用汉语和乌尔都语

为申昊录制了一段加油视频

让他备受感动和鼓舞

参与这一海外项目

他不但见证了当地生活的变化

更深刻感受到了

中巴两国深厚的友谊

在比赛中

申昊用白居易的诗

“灯火万家城四畔,

星河一道水中央”

表达他希望把光明

送到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心愿

“诗词就是光和电,

照亮我前行的方向”

申昊说

诗词是他的挚爱

而“一带一路”建设

是他的初心

初心跨越山海

挚爱点亮生活

申昊,向你学习!


编辑:王海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