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甲状腺日】颈部“守卫”藏隐患,结节频发需警惕
2024-05-25 15:02
关注

5月25日是世界甲状腺日。甲状腺,这个隐藏在颈部的精致小腺体,虽然日常不显山露水,却承载着调节身体代谢与生长发育的关键使命。然而,近年来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逐渐浮现——那就是甲状腺结节。得益于医疗体系的持续进步与甲状腺疾病筛查的广泛普及,我们越来越能够窥见这一病症的真实面貌。

令人担忧的是,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正逐年攀升,成为了现代人面临的一大健康隐患。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发病人群也日趋广泛,不分男女老少,都有可能成为这一疾病的受害者。这一现状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必须对甲状腺结节保持高度警觉,给予足够的重视。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我们特邀应急总医院普外肿瘤科的主治医师于雁宾,为大家深入剖析甲状腺结节的本质、成因及应对策略。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一病症的神秘面纱,守护我们的甲状腺健康,为未来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一、揭秘“颈部小宝藏”:甲状腺结节是何方神圣?

甲状腺结节,简单来说,就是甲状腺内部的一个或多个小的肿块。有些可以触摸到,有的在甲状腺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中被发现。成人中发病率约4%,富碘地区成人发生率更高。虽然大多数结节是良性的,但仍有少数可能是恶性的,即甲状腺癌。

二、探寻甲状腺结节背后的“推手”:成因大揭秘

甲状腺结节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涉及遗传、环境、饮食、内分泌等多种因素。例如,碘的摄入量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与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有关。此外,长期的精神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等也可能增加患甲状腺结节的风险。

三、无声的信号:甲状腺结节的“隐藏技能”

大多数甲状腺结节临床没有明显症状,多于体检时发现。良性结节一般生长缓慢,可能因体积的增大发现“脖子粗”、出现吞咽不适等,若为甲状腺腺瘤,可能因瘤内出血短期内迅速增大,甚至出现压迫症状;恶性结节因其生物学特性,以膨胀性及侵犯周围组织生长为主,导致结节增大迅速,且容易出现咳嗽、气促、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严重者甚至出现喘憋、呼吸困难而需紧急就医。若恶性结节出现转移,则会表现出转移部位的相关表现,如出现硬结、持续性疼痛、受侵脏器功能缺失以及其余多种症状、体征。

四、捕捉“颈部小恶魔”:甲状腺结节的发现之旅

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通过体检或甲状腺超声检查发现的。当我们在体检中触摸到颈部有肿块时,或者在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时发现结节,就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以明确结节的性质。

五、良恶大比拼:甲状腺结节的分类与性质

根据性质,甲状腺结节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良性结节通常生长缓慢,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影响,但也需要定期随访观察,以防恶变。恶性结节则多为甲状腺癌,需要及时治疗。

六、解码“颈部小宇宙”: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秘籍

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方法主要包括超声检查、血化验和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NAC)等。

普通人群的甲状腺结节筛查多以甲状腺超声为主,超声可提示结节的回声、边界情况、血流、有无钙化、纵横比等,以此进一步提示结节良恶性。体检后,若发现甲状腺结节,报告中多会提及TI-RADS,即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1级,为正常甲状腺,无需干预;2级,可见结节,常规体检即可。3级,有恶性可能,但恶性概率<2%,需每年随访。 4级,分4a、4b、4c三个等级,级别越高,恶性程度越高,分别提示2-10%、10-50%、50-90%恶性几率;5级,大于90%恶性可能。

血化验中以甲状腺素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作为判断甲状腺功能状态的指标,同时TSH也是甲状腺癌术后控制复发风险的重要指示。同时甲状腺抗体水平(包括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等可辅助甲状腺炎的鉴别诊断。

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NAC)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的重要手段,敏感性、特异性均可达90%,但临床操作中,因操作者熟练程度、病理科医师临床经验等综合因素影响,还是有一定的假阴性率。《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诊断专家共识(2023)》中将甲状腺结节行细针穿刺病理检查的诊断报告分为6类,并有相对应处理措施建议:I.标本无法诊断或标本不满意;II.良性病变。III.意义不明确的异型性病变(AUS);IV.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滤泡性肿瘤(FN/SFN)V.可疑恶性肿瘤;VI.恶性。对于I类情况,建议超声引导下再次细针穿刺;对II类病变,建议继续随访观察;III类结节,可行细胞洗脱液分子标志物检测辅助诊断,若没有分子洗脱液,则可再次细针穿刺并行分子检测;对于IV类结节建议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或行分子检测辅助诊断;V类及VI类结节均建议行甲状腺近全切或腺叶切除。

七、消灭“颈部小麻烦”:甲状腺结节的治疗策略

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方法取决于结节的性质、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

对于良性且无症状的结节,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要定期随访观察即可。临床出现症状,或者明确甲状腺癌患者,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随着微创治疗进展,目前一些良性及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直径小于1.0cm)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可考虑行热消融治疗,相比传统手术,有创伤小、愈合快等优点。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病变离被膜较近者,尤其恶性结节者,常因病变与周围组织如神经、甲状旁腺等关系紧密,隔离液无法有效隔离,热消融过程中易发生相应损伤,故选择消融治疗需严格把握适应症。同时对于较大甲状腺结节,消融后结节因机化吸收、形成瘢痕等需时间较长,甚至可能持续存在。

传统甲状腺手术对于较大的、有压迫症状的良性结节、大多数甲状腺癌(除未分化癌)仍作为治疗首选手段,手术切除病变较彻底,术中可进行冰冻病理检查指导进一步手术方案,可行淋巴结清扫等。恶性病变者通常做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有效降低肿瘤复发率。常规手术的切口较大,近年来也有经腋窝等隧道进入手术区域的方法,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包括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

放射性碘治疗(I131)也在甲状腺疾病治疗中占据重要位置,已知转移灶或复发风险高的甲状腺癌术后患者,成人的Graves甲亢伴甲状腺Ⅱ度肿大以上、甲亢手术后复发、甲亢性心脏病或甲亢伴其它病因的心脏病、甲亢合并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老年甲亢、甲亢合并糖尿病、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高功能结节合并甲亢等情况,也可视情况选择放射性碘治疗(I131),一般治疗前要做摄碘率测定。需要注意的是,碘-131治疗后的主要并发症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因此需要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水平,必要时需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补充甲状腺素。

八、守护甲状腺,预防结节有妙招

虽然甲状腺结节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降低患病风险。

首先,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此外,保持心态愉悦、尽量避免长时间高精神压力状态,也有助于预防甲状腺结节的发生。

其次,合理饮食。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元素,我们平时合理饮食即可,非疾病状态下不需要特意补充或者控制碘摄入。

最后,定期进行体检。通过体检,可以及早发现甲状腺的异常变化,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总之,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只要我们对其有所了解,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患病风险并维护甲状腺的健康。(本文配图来源网络)

来源:普外肿瘤科

作者:于雁宾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