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新书推荐,周周来划重点。
以下内容是2024.05.13-2024.05.19日入库新书重点推荐书单。
1
“两个结合”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著
定价:82.00
书号:978-7-5227-3331-9
内容简介: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重要论述为文本依据,对“两个结合”提出的时代背景、发展脉络、构成要素、基本内涵、哲学基础、根本要求、基本路径、生动实践和重大意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深入阐释了“两个结合”蕴含的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阐明了“两个结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原创性贡献,深层揭示了“两个结合”对于新时代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深远影响。
2
中华之道——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哲学阐释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著
定价:80.00
书号:978-7-5227-3488-0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历史内涵和哲学基础进行了系统考察,进而揭示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即中华之道。生生变化的宇宙论以及在变化中把握常道的历史主动性,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旺盛的创造力和自我变革精神,是中华文明创新性的根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及其背后的制度精神即公天下的理念,是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内在原理。一多相即、同异相合、自他互利,是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哲学根基。保合太和的本体论、和实生物的生成论、和而不同的实践原则、天下太平的理想宗旨,是中华文明和平性的原理结构。
3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研究
陈金龙 苏泽宇 杨泰龙 著
定价:88.00
书号:978-7-5227-3363-0
内容简介:
本书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内涵及特征、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内在关系、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意义功能、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巩固和坚定的一般机制、属性多样化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影响、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话语表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总结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历程,成效与经验,分析了新时代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机遇。同时,从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错综复杂、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党员干部的代际更替等方面,分析了新时代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面临的挑战,并明确了新时代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目标和重点。最后从理论支撑、情感基础、资源要素、话语方式、实践要求、制度安排、社会环境等维度,提出了新时代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对策。
4
2024年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分析
谢伯阳 主编
定价:108.00
书号:978-7-5227-3309-8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组织绿色发展各方面专家学者对绿色发展前沿问题进行探讨。本书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和分析中国的绿色经济发展前沿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理论价值。本书在内容安排上沿习2023年报告的结构,分为总报告、理论探讨、绿色空间、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实践和案例篇等。聚焦氢能源、绿色空间设计、碳市场管理、企业碳管理、数据知识产权与绿色发展、人工智能与净零碳排放等。
5
中国流通业对外直接投资:基于全球价值链(GVC)视角
袁平红 著
定价:98.00
书号:978-7-5227-2866-7
内容简介:
流通业属于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自2004年以来,中国流通业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张。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流通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仍相对较小。本书提出中国流通业应以全球价值链理念为引领,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推动中国从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迈进,为实现中国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本书主要包括八个部分。从导论开始,结合文献综述、现状分析,剖析中国流通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作用机理与效应。结合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流通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以及优化方向。与案例相结合,分析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流通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障碍。最后,从基本目标、投资路径、配套政策等角度,制定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流通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战略。
6
中国艺术通识
李心峰 孙晓霞 主编
定价:78.00
书号:978-7-5227-3382-1
内容简介:
本书属于“文艺通识丛书”之一种,由著名艺术学专家李心峰教授领衔编著。本书是为了让广大读者了解、认识中国艺术而编写的一部通识性读本。本书将中国艺术看作一个由不同要素、不同的子系统(主要是艺术的基本门类),按一定结构构成的系统,更注重中国艺术的“共时性”,把中国艺术体系分为中国造型艺术、中国演出艺术和中国映像艺术三大类,并对其中的小类一一加以介绍,梳理了中国艺术的一些核心的、基础的、必备的知识,力图呈现一幅适应艺术本身发展状况,更加符合今日艺术实际的中国艺术之园的“导览图”。
7
晚清中国游记:“中央王国”的游历与调研
[美]詹姆斯·哈里森·威尔逊 著
柴橚 李路含 魏晨曦 译
定价:78.00
书号:978-7-5227-3397-5
内容简介:
《晚清中国游记:“中央王国”的游历与调研》一书,凭借作者威尔逊深厚的军事、工程和地理知识背景及其亲身经历,为我们回顾晚清中国的历史提供了一个新颖而独特的视角。他的足迹遍布中国的广袤土地,从繁华的沪上到古朴的荆楚,从辽阔的台海到荒凉的塞外,细腻地描绘了中国的自然风光、人文地理以及社会经济状况,同时深入剖析了东西方文明在交汇与碰撞中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要言之,《晚清中国游记》不仅是一本记录旅行见闻的游记,更是一部兼具史实价值和文化内涵的著作。对于历史和东西方文化研究者而言,该作品的翻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而对于广大读者来说,它也是一部引人入胜的阅读珍品。
8
耶律楚材家族及其文学研究
和谈 著
定价:98.00
书号:978-7-5227-3286-2
内容简介:
本书对耶律楚材家族世系、婚娶、教育、家风、地位及心态等情况进行梳理和考辨,考察其祖上汉语文学创作的演进情况,理出契丹文学发展的线索,对其家族在不同地域的活动及文学创作进行考辨,从一个侧面揭示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特征。本书结合族群、教育、地域、音韵、文献、官制等方面的研究,力图发现此前契丹文学研究中所未发现的问题,开拓前人所未涉足的领域,补充史书记载的不足,在诸多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9
俄罗斯远东史(全3册)
刘爽 钟建平 等著
定价:328.00
书号:978-7-5227-3387-6
内容简介:
亚洲东北部地区土地广袤,历史上诸多大小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独特的北方民族文化。16世纪以后,俄国开始向东殖民扩张。到19世纪60年代,现代意义的俄远东版图基本形成俄国成为中国最大的陆路邻国。此后,俄国政府通过加快移民和兴修铁路,推动了远东经济社会的变迁。苏联时期,远东地区的各项事业取得较快发展,在区域经济布局、对外经贸联系、地缘政治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苏联解体前后,远东的发展长期停滞。进入21世纪,俄罗斯联邦政府将远东开发确定为优先方向,出台一系列发展纲要和政策法规,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地区人口增长,加强与中国等亚太地区国家的多领域合作。俄远东的新一轮开发开放对变化中的俄罗斯及世界格局正在产生深远影响。
10
中俄关系中的黑龙江界河因素研究
王宛 著
定价:86.00
书号:978-7-5227-2851-3
内容简介:
历史上黑龙江这条河从内河演变为界河,在中俄关系史中发挥着风向标的作用,见证着中俄关系的曲折变化。界河黑龙江曾是中俄(苏)两国利益碰撞的前线阵地,边界的属性明显,是双边关系中的消极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界河黑龙江在中俄(苏)关系中的角色开始发生变化,为两国直接合作提供平台,随着边界问题的解决,黑龙江的河流属性得到重视,双边涉水合作不断扩大和提升,界河黑龙江逐渐成为双边关系中的积极因素。中俄关系中界河黑龙江这个因素的转变,是国际格局、地区格局、力量对比、国内政治、观念等因素合力作用的产物。合作目前是中俄围绕界河黑龙江互动的主旋律,两国需要同时在河流水资源层面和超越涉水层面携手推进界河黑龙江继续发挥积极因素作用。
11
联邦德国对民主德国的经济政策研究(1949-1990))
王超 著
定价:139.00
书号:978-7-5227-3164-3
内容简介:
本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于实证研究,综合运用解密档案、内阁会议纪要、政府文件汇编、统计年鉴等原始资料,结合战后德国从分裂到统一的历程,以联邦德国对民主德国的经济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具体考察该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目标、措施及效果,力图揭示出该政策的演变过程,深入剖析促使其发生转变的内外部因素,进而客观阐释其在德国重新统一进程中的独特作用及其局限性,以深化战后德国统一史研究。
12
从“共同体”到“多元体”:加拿大英语诗歌民族性建构研究
张雯 著
定价:108.00
书号:978-7-5227-3206-0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以“共同体想象”为主线来研究200年来的加拿大诗歌创作,包括诗歌史中的几个主要时期:拓荒时期、联邦时期、20世纪上半期与“建国”百周时期,整体突出加拿大英语诗歌的民族想象从“共同体”到“多元共同体”的演变。主体部分包括《通往“共同体”:历史政治与民族建构》、《经历风雪:自然主题与地域诗学》、《彰显“后现代”:国际主义与形式手法》与《走向“多元体”:多元文化与族裔改写》四大篇章,分别从历史想象、空间建构、形式手法与族裔身份四个方面来分析加拿大诗歌,以最有成就和代表性的诗人及作品作为重点对象,研究加拿大英语诗歌的民族性建构过程,探析其不同于英美的殖民地心理及北国的地域特征。
13
新维多利亚小说幽灵叙事研究
杜丽丽 著
定价:79.00
书号:978-7-5227-3048-6
内容简介:
本书在幽灵批评的理论视域下,从四个方面阐释当代英国新维多利亚小说的叙事特征。首先,在语言上,新维多利亚小说采用腹语术,挪用维多利亚时代的词与物,在与前辈幽灵的对话与磋商中努力再现历史真相。其次,在文本上,新维多利亚小说打破线性叙事,使文本成为幽灵游荡的空间性场所,以表征幽灵超越在场与缺场的悖论。再次,在主题上,新维多利亚小说着重再现“另一类维多利亚人”的创伤,揭示这些创伤如何以幽灵的形式对后代造成持续的萦绕。最后,论述新维多利亚小说如何沿用并发展了维多利亚小说中的“女性哥特式”题材,分析疯女人、幽灵、女性灵媒等在当代语境下复归的原因,揭示幽灵书写对重构女性文学传统的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