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会“说话”!“北京这样的美景,越来越多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骆倩雯

2024-05-28 15:11

城事

“我忍不住打印了一张去年在雁栖湖看到的美景图跟大家分享,你们看这天空蓝、湖水清、生态美的画面,让人心旷神怡!这些年来,北京这样的美景越来越多了。”在今天下午举行的《2023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新闻发布会上,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保献举着一张美景图跟记者分享。

《公报》用数据“说话”,全面展示了北京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变化趋势——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持续巩固,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连续三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状况保持稳定,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继续保持省级地区最优水平。

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64.2%

2023年,北京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连续三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3、26和61微克/立方米,连续多年稳定达标。

蓝天成绩,来之不易。2013年以来,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北京市实现了空气质量全面大幅度改善。与2013年相比,全市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大幅下降,其中,公众最关注的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64.2%,与2019年相比,在社会经济活动和扩散条件水平相似的情况下,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23.8%,大气污染治理各项措施环境效益持续释放,空气质量总体保持改善趋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71天,比2013年增加95天,比2019年增加31天,公众的蓝天获得感明显增强。

一半以上河流水生态优良

全市水环境质量稳定、水生态状况良好。水是万物之源,也是一座城市的灵气所在。在河畔散步,湖面戏水,是公众喜爱的亲近自然的方式之一。水质好不好,影响着公众的生态环境幸福感。2023年,北京市监测五大水系河流共计105条段、长2551.6公里,其中优良水质河长占比7成以上,无劣Ⅴ类河流。与2013年相比,优良水质河长占比增加了21.5个百分点;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16.2个百分点。

水生态状况好不好,水里的“住户”最清楚。北京市一半以上的河流水生态状况优良。常用于指示清洁水体的蜉蝣、石蝇、石蛾等水生昆虫在怀九河、拒马河、白河上段等山区河流中物种数较多,在北沙河、通惠河、东沙河等平原区河流中也有发现。北京市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宽鳍鱲、马口鱼、黑鳍鳈等已有较为广泛的分布。

全市生态系统质量保持稳定

生态环境状况优良,生物多样性丰富。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70.8,生态系统质量保持稳定。生态涵养区持续保持生态环境优良。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心城区和平原区EI继续保持良好水平。其中,全市集中建设区生态环境状况良好,绿视率为26.96%,绿视率主要表征区域内人视野范围里绿色生态空间占比的平均值。这项指标从公众的视觉感受出发,公众用眼睛“测量”绿视率,评价城市公共空间的“含绿量”,体现了城市的宜居性。

北京市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良好的自然禀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动物在这里安家。2023年,全市生物多样性调查实地记录73种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群系,2020年至2023年累计记录136种,调查记录的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类型持续增加,其中中心城区记录到23种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通过持续的近自然生态修复和建设,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得到优化。

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加强建设用地风险防控、严格未利用地保护。土壤保肥、缓冲能力多为中等以上,农用地土壤肥力满足多数作物生长发育需求。此外,全市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

超大城市治理

编辑:匡峰

打开APP阅读全文